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制造业能耗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因素,检验了能源价格对能耗强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调整是影响中国能耗强度的主要因素,价格并未表现出预期的调节作用,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评述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制造的战略选择,成为理论界和工商业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检索并统计1994-2007年从各个角度探讨中国制造相关的388篇论文,归纳出当前国内学界对中国制造相关研究的主要视角,整理出三十余种发展制造业的策略,并对未来研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3.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孔婷  孙林岩  何哲 《资源科学》2010,32(7):1222-1229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  相似文献   
24.
妈妈烧蹄髈     
  相似文献   
25.
学姐小记     
吾初入高中,班上人数适中,所识者不多亦不少。入学半学期有余,印象中一女生颇特殊,于此略记一二。此事说来有趣:那日适逢体育课,我无聊静坐一旁,气沉丹田。忽见身边站着一人,青丝半挽,柔发掠耳。回眸处,柳眉杏眼,弱柳临风,一派温柔颜色。暗叫一声:“好淑女!”只道这不是林妹妹好歹也是个宝妹妹,欲一睹其娇态。不料目光未聚,那妹子忽一箭步急  相似文献   
26.
何哲 《教育艺术》2006,(8):78-79
目前甲醛已成为居室污染的“首魁”,引发了我这样一个思考:我们不仅可以也应该在甲醛的化学学习中结合讲解甲醛的环保知识,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易学易懂,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认识甲醛的污染、危害和潜在毒性,增强防范意识,进一步便能把在课堂上、实验中学到的监测、控制和消除甲醛的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减少甲醛对生活的污染。  相似文献   
27.
建立了评价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域的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为有关地区和部门了解区域制造业发展状况,制定区域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技术进步是转变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因素,提高我国技术进步首先要分析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通过对我国29个省份技术水平计算以及四大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整体看来我国各省技术水平呈增长趋势;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外资投入和产业结构对各区域技术进步影响关系具有差异性,表现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具有负相关作用,FDI已经对我国东、东北和中部地区技术水平呈现出阻碍作用,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作用不显著,对东北地区技术进步具有负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29.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制造战略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显著影响。选取印度、美国等六国制造战略,对比分析其共性与差异,并结合我国经济水平与制造业发展现实情况,为我国制造战略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0.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的有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劳力、资金等。这些因素的自身状态各以什么作为衡量指标.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各占多大比重。文章就这一内容研究的动态,现存在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