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旨在结合作有关电子双缝实验的量子力学处理钴果,探讨Aharonov-Bohm效应,并指出这正是量子力学“整体性”特点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文化的迅速和多元化发展,现代文化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作用日益明显,有必要就文化选择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属于情绪智力的重要内涵,章以情绪智力九要素理论为基础,从感知他人情绪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基本途径等方面对情绪智力开发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张用一个更大的社会概念“倾听”来代替简单的“听课”一词。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即“如何听课”。一、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听课误区误区1.倾听=听课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的用耳朵听。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素质决定命运。素质不仅包括传统的智力因素,更包括以情商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优胜者属于那些既具有高智商又具有高情商的素质全面的人才。“素质决定命运,性格成就未来”应该成为普天下家长的共识,要实现“望子成龙”的愿望,就要在培养训练儿童智商的同时,开发提升孩子的情商。一、家庭教育要成为孩子健康情商提升的重要力量儿童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时期,培养开发孩子的情绪智商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情商同智商一样,是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素质和能力,而它的学习又不同于智商教育,它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  相似文献   
16.
一、课堂教学中移情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移情移情,它的通俗内涵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感他人之所感,并且同时能知他人之所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反应,也就是教师想象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2.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移情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见的移情体验有:①熟悉感——了解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形象在活动;②和睦感——感到学生尊重自己,自己受到学生爱戴,学生对自己敬慕和亲近,愿意与自己接近,产生“学生在跟着我走”的感觉;③理解感——完全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个体在认识到施恩者所给予自己的恩惠或帮助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感激并力图有所回报的情感特质,是知、情、行的有机统一.感恩塑造核心理念,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升幸福指数,增加心灵的宁静与和谐,诱发亲社会行为,具有个体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做心怀感恩的教师、为学生创造培育充沛感的经验、欣赏简单的快乐、理解别人和表达感恩是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横断面研究,运用控制圈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控制圈及其个人实力和人际控制两个因子的水平较高,社会政治控制因子的水平一般;(2)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处于较高水平,而消极应对水平一般;(3)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方面,大学生控制圈在身份、城乡两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在性别及专业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控制圈与特质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密切,大学生的控制感对其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显著。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控制感和积极应对水平较高,控制感影响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指教师从学生情感入手,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无论是议论、叙事,还是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厚谊。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应当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巧妙地运用移情艺术,通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操,就能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使师生间的情感交融,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