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本文所指的德育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门开设的,以学科课程形式呈现在学校课表上的德育课程,以区别于那些虽然不是直接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设立, 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课程;区别于那些有德育功能的活动课程和通过营造学校德育环境和氛围而形成的隐性课程。这种类型的德育课程在笔者所构建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中有一个学名,叫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在我国高校,特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现在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一种集中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52.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积极因素,比如“贵生”的心理健康价值观;“整体”的心理健康观念;“中庸”的心理健康标准;“互补”的心理健康人格理论;“顺应自然”的心理调适方式;“完整”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等,要将这些理论和方法服务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在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综合和融合的转化路径。但还必须把中国传统典籍中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同现实生活中流传下来的心理健康思想的总结提升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和现代心理健康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结合起来,把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与对中国人精神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探讨中国本土化的、多样的现代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53.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与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0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中学相关教育内容的衔接情况良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有帮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问题,其中教学方法问题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4.
当代大学生主要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考虑人生社会问题,他们遇到的更为广泛的是生存的压力、人生存在意义的追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念的困惑和苦恼。在处理这类由人生社会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时,应推崇一种改  相似文献   
55.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学术语,但在我国却具有良好的纠正应试教育偏差的纠偏功能, 它要求高校德育课程按照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由于受传统学科课程观念的影响,形成了较为狭义的学科德育课程观念,即把德育课程仅仅理解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较为重视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建设,而忽视其他渠道德育课程建设,存在着德育课程主渠道与其他渠道之间的矛盾、德育课程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德育课程结构和层次不清等问题。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树立一种大的德育课程观念,从直接学科德育课程、间接学科德育课程、活动德育课程、学校教育物质条件层面的隐性课程、组织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德育课程综合性建设,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6.
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年龄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两次大范围的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实证调查,对比了11~18岁和11~35岁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随年龄发展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在11~18岁期间,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发展的大多数指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经过25~28岁这个年龄阶段以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都会得到较大提升,呈现出上升的发展态势,呈现出明显的V型发展轨迹。在具体发展指标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转折年龄在15~16岁和19~24岁两个年龄阶段;青少年对国家的观念的转折年龄在19~24岁,经过这个年龄后,青少年国家观念得分逐渐上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其他指标的转折年龄为25~28岁。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青少年是个体思想道德发展的敏感年龄。  相似文献   
57.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一门新型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其学科化和科学化水平并不太高,总体上处于传统的没有分化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阶段。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的要求,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从多元开阔视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8.
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思想品德课从无到有,进而发展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基本上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思想品德课程特点并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思想品德课建设依然...  相似文献   
59.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流派德育课程理论的特征与局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流派述评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流派课程理论的一些基本特征,指出了其理论的不足和缺陷,以期示得对我国德育课程发展的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0.
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上认同度较高,但对体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一些指标则认同度不高。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与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应高度关注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向互动关系,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渠道,划清各种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界限,加强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