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以“2+X”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基础宽厚、注重个性发展、增强综合素质、适应性强”为基本特征,将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识教育与个陆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佘远富 《江苏高教》2012,(5):142-143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日常管理等各个层面的改革,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改进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校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对于促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高校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建立质量标准,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课程网络化,提高多媒体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建立了以五年为周期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目前,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总体上是沿着其本质目标健康发展的,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非本质的现象和问题,而且个别方面还比较突出。对这些非本质现象和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研究与分析,及时提出对策措施,以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耗散结构理论对研究性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耗散结构理论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探讨研究性教学,必须以开放性系统为基本出发点,通过远离平衡态来增加教学活力,以非线性作用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托,以有效性涨落来触发教学的突破,从而形成教学系统新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针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高校必须在总体上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升办学理念,注重内涵建设,坚持走以人为本、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健康协调、有序规范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高校内部"三全一化、四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与核心内容是:在吸取、运用现代管理学有关理论的合理精髓基础上,通过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的构建以及持之以恒的实践,富有创造性地构建以"三全"(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为基础,以"一化"(常态化运行)为特色,集"多元监督机制"、"分类评估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四种机制于一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与高校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知识经济的特征,提出高教管理必须在管理观念、模式、目标、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效益等各个层面实现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对高教管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服务性学习: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服务性学习是将大学生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高校应积极将服务性学习理念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探索新途径,寻求新突破,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向纵深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地方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我国高校,尤其是不少地方高校对于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存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地方高校是为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的主力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主战场,必须积极探索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实践途径,促进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