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1篇
  202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管教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  相似文献   
42.
大姨妈到乐乐家来小住几天,有次上街购物把乐乐也带上了。在超市里,大姨妈给乐乐买了好多零食,有柿饼、酒心巧克力、果冻等,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看了直叫人流口水。令姨妈惊奇的是,在路上,乐乐一包也没有拆,一样也没有吃。倒是姨妈一次又一次地逗引乐乐:“巧克力味道可好了,你不想尝尝吗?”而乐乐总是神情严肃地将姨妈递到手上的东西看了又看,最后还是放进了姨妈的包里,说:“回家吃。”将近中午,姨妈怕乐乐饿了,买了一块蛋糕,再三动员他吃。乐乐竟说:“路上不能吃东西的。”“不卫生!”“不雅观!”引得路上行人投来惊讶、赞许的目光。大姨妈…  相似文献   
43.
你一定记得乐乐有一副榔头积木,乐乐妈妈曾经用榔头积木教乐乐认识几何形状和颜色(本刊2003年第2期)。现在,榔头积木仍然是乐乐的最爱,他常常会独自一人摆弄许久,一会儿把它们插成枝枝节节,像棵圣诞树;一会儿又插成一长串,像条弯弯的彩虹。有一次,他把两根小棒分别插在一个圆轮子的两面,高兴地举着给妈妈看,说是“棒冰”。妈妈一看,还真像一支快要吃完的棒冰呢!妈妈夸奖了他,乐乐就更来劲了。一会儿,在一块长方体的积木上插上一根小棒,说是“榔头”;一会儿,又在这“榔头”上再插上一根小棒,说是“手枪”;后来,“手枪…  相似文献   
44.
专家热线     
俞群  王晓燕  吕艳 《家庭教育》2007,(11X):24-24
我太放任孩子了吗? 家里人都认为我太放任2岁的儿子了,常警告我若不及早“管教”,孩子就会变成脱缰野马。我想知道,管教孩子的宽与严该如何掌握,才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最有利呢?  相似文献   
45.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管教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  相似文献   
46.
一个有教养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能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处处受到欢迎。受过教育只是在技术层面让孩子有了知识,而教养则是一种内在的品德涵养,远不是受过教育这么简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其实需要从基础做起。这里我们请来了北京、上海、杭州的有关专家,他们对如何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全方位地进行了指导。但愿对您有用。—编者  相似文献   
47.
这一讲“准确表达”,主要是协助父母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够即时知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子女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48.
案例晓冶(化名)曾是一个文静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居中游。读初中时,因为沉溺网络游戏,成绩随之逐渐下降。网瘾6年,辍学至今。和很多家庭一样,晓冶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太多干涉。但随着晓冶熬夜的次数越来越多,父母开始苦口婆心地规劝,可晓冶越听越烦,最后干脆戴上耳机打游戏,甚至还出现了逃学现象。于是,父母禁止晓冶使用电脑。  相似文献   
49.
亲子沟通中,父母经常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种批评教育是父母对子女的深切关爱,又是父母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父母在对孩子行使批评教育时,要达成良好的沟通,以准确地传达出你的意思和愿望,还要注意下面三点:  相似文献   
50.
做父母多认为,自己所作所为还不全都是为了子女好。问题是,即使你的“话”百分之百正确,你也不能因此剥夺孩子自己选择作决定的学习机会。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由着他们自己选择作决定,还不乱套。而日常生活中不过都是一些细细碎碎琐事,处理“得当”最好,“不当”也难免,很难说跟孩子将来“长成什么个性”有什么必然联系。的确,表面看起来,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个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