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以“金属钠”的教学为例,构建了PCK理论教学设计模型。教学案例中创设了融合“知识、素养、策略、评价、兴趣”五条线索为一体的“素养为本”课程设计体系和方法。利用“知识线”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素养线”发展核心素养,“策略线”和“兴趣线”突破难点、激发兴趣,“评价线”诊断目标达成情况,让化学课堂更有效地指向学生个体成长,实现全方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创建和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指出情感渗透、兴趣激发、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创新教法是创建和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正提到线装书,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民国时期具有浓郁"书卷气"的书籍形态。虽然线装书起源于五代,鼎盛于清代,但却在民国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界、学术界、文艺界等领域影响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民国时期是我国现代书籍封面兴起的重要时期,以鲁迅先生为引领的美术家们,从书名题签到初步形成以美术字、图案画、绘画作封面的特有风格,之后发展到建国后以简洁、庄重为特色的表现形式,再到现代以计算机技术支撑下所呈现出的  相似文献   
24.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在上海弄堂里长大,富有幻想,爱慕虚荣,世俗功利,一生孤单,命运坎坷。她个性独特,体现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基本精神。她的悲剧命运实际上是历史变迁在都市的写照,也是在繁华都市里奋斗挣扎着的普通市民命运的集中体现。王安忆通过对王琦瑶性格的刻画,命运的书写,描绘、记录和歌咏了上海发展史和生活在其中的一代代都市人的辛酸历史。  相似文献   
25.
21世纪迎来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成为热议之题.本文试从"输入"即呈现知识的角度探讨多媒体教学具有的认知优势,确立信息技术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6.
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让老人享受无障碍的阅读将成为电子书刊平台的发展方向,分析老年人使用电子书刊阅读平台时容易出现的困难,并从操作方式、信息体系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导航设计和交互设计的角度,总结适合老年人的无障碍阅读平台的设计,为老年人电子书刊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7.
<正>以叙述代替描写,忽略细节,欠缺多角度,舍弃描写对象的个性特征,从而使描写的对象平面化、抽象化、平淡化,是中学生写作的一大弊端,也是平时大多数学生作文训练中呈现出的常态。如何矫正这种写作上的偏差?笔者认为,片断式作文训练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切口小,话题集中,可就一种方法开展几次训练,直至熟练;而且篇幅短,学生无  相似文献   
28.
王钰绫 《考试周刊》2012,(75):188-18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阐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其内容和要求是“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情境教育理念强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利用暗示、移情的原理,通过角色的转换,强化儿童的主体意识,促使儿童主动地投入其中,主动地活动,让他们在主体与环境相统一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情境教育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通过生活、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从而实现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9.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推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学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可是不少学校教师对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什么是行动研究都只是一知半解,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及行动研究,毕竟,在我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都是新生事物。本文试图从这三者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的概念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即由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组织专家主导开…  相似文献   
30.
被乘数和乘数在求总数的乘法应用题里分别叫做每份数和份数。引导低年级学生快而准地找出“每份数”是解答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找“每份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根据乘法的意义找“每份数”。 例1 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每人种3棵,5人一共种了多少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