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面向校企合作的中国“985”高校科技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科学研究能力与校企合作强度关系分析为基础,通过高校科技发展类型识别矩阵和协调性谱线建立科技发展模式识别方法,并以中国“985”高校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活动投入是决定校企合作强度的关键变量;将“985”高校科技发展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协调性分为三个区间;建议整体追赶型高校向科研主导型或者市场先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42.
建立“来源结构-执行主体”的分析框架,以美国为样本,运用并联结构决策单元的DEA效率评价方法测算、比较不同R&D经费执行主体的产出效率,并检验了其与经费来源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执行主体的产出效率差异显著:高等学校较高,企业次之,研究机构较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R&D效率与其经费来源结构高度相关,而R&D经费总量和高等学校的R&D效率不受经费来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聚集还是分散:中美创新活动区域分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凤朝  杨玲  孙玉涛 《科学学研究》2009,27(7):1086-1092
 在中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和美国进行创新活动区域分布的比较,为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活动区域分布提供建议。以发明专利为创新活动指标,基于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的数据,本文运用排序—频度、集中度和排序分类等方法对中美创新的区域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发明专利增长率较快,变化幅度较大,美国相对平稳;中国发明专利地区分布差异大于美国,中美两国创新活动分布均呈现区域集聚的态势,并且具有从中部地区向沿海地区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药占比政策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11个城市的91家医疗机构2013—2017年第二季度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在诸多控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我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在不断下降,但统计数据显示医院实现药占比降低的路径主要有2种不合理的方式:药品费用和非药品费用增长,且非药品费用增长幅度大于药品费用增长幅度;药品费用降低,非药品费用上升,且非药品费用上升的幅度大于药品费用降低的幅度。实证结果表明药占比管制政策对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5.
企业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并不能反映企业在知识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基于创新网络的社会属性和知识属性的双重视角,以发明人合作网络为主变量,以知识网络为调节变量,研究创新网络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利用USPTO授权的纳米技术领域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发明人合作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探索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合作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之间呈倒U形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强化了合作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弱化了合作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倒U形关系;知识网络中心性弱化了合作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知识网络中心性对合作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6.
本文引入技术吸收度的概念,并将其与技术依存度结合,提出技术外向度概念框架及测算方案。在我国省区年度技术外向度测度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外向度的影响因素。我国省区技术外向度模式分析表明,省区技术外向度模式比较发散,即使有些省区模式相同,但是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整体而言先行省份技术依存度和技术吸收度均高于追赶省份。  相似文献   
47.
我国专利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发展差异是区域内或区域间经济和社会的非均衡性,本文从区域专利发展的角度,分别采用标准差方法和变异系数法,以万人专利申请量为指标,从区域专利发展的绝对差异和区域专利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对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区域知识创造能力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
沈能  刘凤朝 《科学学研究》2008,26(6):1293-12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发展战略,通过20多年的实践,却未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上述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这种非效率均衡的成因。研究表明:制度变迁的初始禀赋、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与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得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得目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技术创新制度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特征,要打破目前的非效率均衡,需引入新的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实现对现有单纯技术引进路径的替代,步入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9.
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创新能力测度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家创新能力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接着选择9套有影响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了每一套方案的特点和方法论内涵;最后从国家创新能力测度与创新型国家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支撑、测度结果分析和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5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耕地总量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随之产生的农民失地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农民失地纳入到耕地减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框架中,提出分析耕地减少的新思路,为农民失地问题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耕地减少和农民失地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农民失去了生产资料和工作,成为自由劳动者,农业生产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征地方将耕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失地农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储备。本研究根据耕地减少量估算了1984年~2004年我国失地农民数,为经验分析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协整分析和曲线拟合,揭示了耕地减少、农民失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4年~2004年我国失地农民累计达到了8 007.74×104人;经济增长是耕地减少、耕地净减少的原因,但是耕地减少、耕地净减少却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失业农民数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变量的二次项曲线拟合效果不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