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现阶段的幼小教育中,两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各位家长都非常重视和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切实的解决,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不然会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幼儿园阶段的工作来看,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可以有这几项措施:建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加强多方衔接;适应社会的能力衔接;作息和活动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2.
语篇能力是连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桥梁。本文以构建语篇能力的理论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读写交互"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腘绳肌拉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且康复难度大复发率高。通过对腘绳肌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的Meta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影响腘绳肌拉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预防和康复腘绳肌拉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2-2014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腘绳肌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入选文献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对各危险因素进行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SMD=0.68,95%CI 0.12~1.25;RR=4.04,95%CI 2.08~7.84),股四头肌最大力矩(SMD=0.58,95%CI 0.19~0.96),腘绳肌损伤史(RR=2.56,95%CI 1.93~3.40;OR=2.98,95%CI 1.30~6.81)。结论:与腘绳肌损伤关联度最大危险因素为年龄的增大,有腘绳肌损伤史和股四头肌最大力矩过大。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腘绳肌最大力矩,腘绳肌肌力与股四头肌肌力比,腘绳肌柔韧性与腘绳肌损伤的发生关联不明显,是否为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尚不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4.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本质上是聚集地人才聚集所形成的复杂关系的集合。通过系统分析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基于人才聚集效应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关系模型。以山西省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人才聚集效应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体网络与分类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人才聚集效应的区域协同创新整体网络中,政府、高校和企业主体的网络密度均高于整体网络密度,科研院所网络密度较低,弱化了整体网络创新主体间的联系;研究型与应用型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间大致呈现对立式和包围式分布,人才聚集的凝聚力均明显不足。上述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理论体系,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正>高三二轮复习中,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掌握,但是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思维模型。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整合高中知识,在情境中串起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在情境中分析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下面以“草酸结构与性质的探究”为例,说明在二轮复习中如何组织运用项目式学习。  相似文献   
136.
项目式学习强调整体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培养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深度学习。文章对当前项目式学习的误区进行了总结,提出以课堂为主阵地的项目式学习策略:制订适应课堂教学的项目清单、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项目分解、开展基于合作的探究活动、组织重视评价的成果展示、精心准备课堂总结等,以期优化地理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