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正>1951年5月的一天,两位来自越南的特殊客人突然造访中共广西省委(1958年3月,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介绍信表明,他们是越南劳动党中央主席胡志明的特使,国家教育部次长秘书黄伟南和教师阮文展。此次来中国,是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临行之前,越南范文同总理特意将两人请到总理府,郑重地请他们将胡志明主席的密函,转交给广西省委书记张云逸和正在广西剿匪的李天佑。随后,广西省委速将密函电呈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32.
一年的时间,北京市委12个部委110个处室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档案保管期限表》出台了,共计11万字。这是市委办公厅保密档案处去年牵头完成的重头戏,干净、利落、漂亮。  相似文献   
33.
34.
阳早(1918-2003)、寒春(1921-2010)夫妇,是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美国专家.2004年8月,笔者赴寒春女士寓所采访,看见书架上摆放着一张阳早与一位中国老人交谈的照片,工作台上另有一张这位中国老人的单独照.阳早、寒春夫妇在中国工作生活几十年,结交中国朋友并不奇怪,但在这个没有装饰的朴素居室里,见不到其他照片,为何却会有同一位中国老人的两张照片?寒春告诉我,那是他们的作家朋友魏巍.  相似文献   
35.
曾经是清廷高官,被称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曾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外逃时充任留京办事大臣;曾经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曾经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派为专使赴日本道歉……有如此经历的人留下的日记,其价值自不必言说。如今这批日记已经落户北京市档案馆,其间的故事且听作者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36.
挥别西柏坡     
正六十五年前,乍暖还寒的早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附近的郭苏河沙滩上,一排汽车整装待发,中共中央机关已做好准备,马上就要向北平方向挺进。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将这次迁移比喻为"进京赶考"。其实,迁移对中共中央机关来说并不陌生,仅在解放战争中就相继经历了撤离延安、从晋绥根据地到西柏坡的两次"大搬家"。但1949年3月的这次"大搬家",却意义非凡。告别西柏坡,进驻北平城,这不仅是从农村打进了城市,  相似文献   
37.
刘守华 《寻根》2006,(3):98-103
美丽的锦屏位于贵州省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大山深处,令人心醉的名字在字面上就暗合了这个地区的自然风貌.这里的确是一块宜林的土地,原始森林随处可见.但锦屏如今最为世人所关注的,并不是这漫山遍野的杉木林,而是数万份历经天灾、人祸而保存至今的林业契约文书.  相似文献   
38.
2003年10月11日,来自全国档案系统的70余名代表,相聚在丹桂飘香的四川成都,参加《中国档案》第九次宣传工作会议,为《中国档案》的发展献计献策。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冬权到会,并发表了讲话。今年是中国期刊发展的重要一年,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着期刊行业的整顿和深层次改革,档案杂志何去何从,将是广大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档案》创办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多年来《中国档案》在传达、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规、政策、方针方面,在介绍…  相似文献   
39.
礼物的选择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是免不了的,亲朋好友见面自然高兴,可兴奋之余也有犯难的事,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给亲朋好友选择礼物了.就说今年春节吧,尽管电视上整天在摇头摆手:"今年爸妈不收礼",可当儿女们提着脑白金、保龄参回家时,老人们乐得合不拢的嘴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礼该不该送.礼轻情意重嘛,抛开出于功利目的的请客送礼不说,咱老百姓之间的人情往来多少还真得靠新年礼物来维系.平时大家都忙,过年了,怎么着也得拿着礼物登门拜访拜访吧,看来老辈们传下来新年送礼的习俗,咱还真不能随便地就扔了,虽说进了21世纪,这礼节咱还得接茬往下传.  相似文献   
40.
毛泽东同志一向主张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那封信里,又再次强调要吸取民歌的形式和养料。新诗须百花齐放,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而认真研究和努力学习我国各族劳动人民所熟悉和喜爱的民歌的特点,则是解决新诗民族化和群众化问题所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