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51.
在德、智、体三育中,德育居首位。高等学校的德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德育的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理论教育系列。主要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帮助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发展趋势。(二)思想教育系列。主要是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三)党团组织教育系列。通  相似文献   
52.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到水之际.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多社化、综合化、信息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等5个方面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继承型、接受型教学模式。要遵循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大力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4.
必须重视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立先进的研究性的教学新理念。研究性教学应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推动大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有政策措施保证,有组织地推进,最终形成比较先进的优化的以学科为中心,以课程为载体的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5.
最近,我拜读了吴倬教授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9期上的“‘以人为本’为高教改革指导原则质疑”的文章,受益匪浅,但对文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特就此问题与吴倬教授商榷,也就教于高教界的同仁。 教育面对的是人,人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马克思说过:“整个人类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他曾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正酝酿着一场新的生存型态的变革,正如佩鲁等人所说的开始着一场“人的革命”,这场革命必将成为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的主题,它将关联、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变…  相似文献   
56.
论述了学习理论的渊源,对各派学习理论作了评说;特别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发展,还对内化和外化的双向建构学习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7.
~~对当代高等教育前沿问题的透视@刘智运$武汉理工大学高教所!湖北武汉430070  相似文献   
58.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大学教学机制的内涵,包括独立、自由、民主和竞争,同时还探讨了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9.
我在《论高等教育运行机制》[1]一文中,对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弊端、西方发达国家高教运行机制的发展变化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模式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教改的深化,我想对此问题再作些补充论述。本文着重谈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它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与高校自主办学机制之间的纽带作用。一、新运行机制的形成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实行过三种不同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这种多变性,不但受到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而且受到历次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60.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学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科学发展观提升大学的办学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服务社会、发展特色的办学理念。高校要抓住科学发展观中的关键环节,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确立科学价值观、科学规模观、科学质量观、科学结构观和科学效益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