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元代文人“避世——玩世”的思想极为普遍,而薛昂夫的高贵地位和出身,又 决定了他的“避世——玩世”思想的基点与普通人的差别。他的人生观是在理 性上对元代玩世思想的接受,由此影响着他对人生的理解和人生态度的选择。因 此他的散曲便更多地具有理性的色彩。在他的感悟中,否定、嘲弄一切传统的 观念,批判、讥刺一切非自由的人生成为最突出的主题。  相似文献   
22.
"郑卫之音"被指斥为"亡国之音",南宋朱熹变本加厉地将其中的情诗斥为"淫诗"或"淫奔之诗",将其中的女子斥为"淫女"或"淫妇",使人对郑诗有了成见.本文从原作入手,参以文献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对<郑风>和朱熹的思辩精神及理学思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解释了朱熹"郑声之淫"的具体指向和产生这一观点的根源.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郑诗>和朱熹的诗论必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3.
这是词200首评注《词苑仙葩》一书的引言, 也是中国历代词的小史.它简要叙述了该书收录的主要范围、主导倾向以及创作目的,并对历代词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扼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4.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怎样的诗,它都说了些什么?千百年来,言人人殊。透过死麕和死鹿、"白茅"、"怀春"和"诱之"及"有女如玉"、以及"感帨"和"尨吠"等几个小问题的表面,可以断定它是一首男女恋爱的情诗。  相似文献   
25.
《凯风》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一首诗,但它的诗旨却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诗中的几个问题解释失当。从凯风与母亲、棘与子、寒泉、黄鸟的声色几个层面,用文字学、语法学、文献学、生物学的方法予以诠释,得出其诗旨是“歌颂与自责并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古代楚辞研究著述者籍里分布情况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了它们存在着地域失衡和时代失衡的问题;结合对中国历史、楚辞学史的考察,我们认为,文化中心、特定的经济背景和独特的文化传承等因素造成了楚辞著述者籍里即楚辞研究的地域失衡状态;社会鼎革前后的特定事实、封建朝廷的统治政策、文化政策的鼓煽和学风裹挟是造成楚辞研究时代失衡的重要因素。由此,揭示了楚辞研究的不平衡性规律。  相似文献   
27.
刘树胜 《职大学报》2009,(1):101-106
纪晓岚的诗论散见于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和数十篇为人所作诗文序言里.纪晓岚所论及的情与理、性情与风格、学识与创作和继承与创新这几个方面的关系,都是诗歌创作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其虽然带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但持论基本上是公允的,见解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28.
《燕燕》到底是一首怎样的送别诗呢,诗中的主人公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诗的主旨是什么,送别的情境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千百年来前贤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文章通过对“仲氏任只”“寡人”“‘燕燕”等文学符号的诠释,运用了文献学、语法学、社会学、符号学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破解。  相似文献   
29.
【目的/意义】掌握现代网络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特点和执行实际,提出学习支持服务策略和改革建 议,为网络教学质量评估、督学助学、实施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和有益参考,从而提高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水 平。【方法/过程】将学习者静态信息和浏览网络平台课件资源的典型行为动态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可视 化、分类、聚类等方法,开展在线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结论】分析得出网络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若干 问题及影响因素。现有的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尚未达到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程度。构建了便捷 性、交互性、时代性、开放性的概念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框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0.
《九歌》篇目之争由来已久。由于对“九”的理解不同,有去篇说、合篇说,有迎神送神曲说,有即为现存篇数说。众家各执一辞,各持一偏,或有悖事情,或失之公允,或妄意揣度,故虽有可取,但终难变通。章意在对以上所提诸说剔经拨髓、说加蠡定,以求得近切当公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