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修读模式的比较,论析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课程修读模式的影响及其差异。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应建立跨学科选修课程制度,重视研究方法课程的设置,推行助教制度,加强学业考核制度的执行力度,丰富课程教学方式等,以保障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2.
对部分研究生认知内驱力弱化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内驱力是个体求知的一种需要,是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内部动机。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部分研究生的认知内驱力呈现出弱化的趋势。本文透过研究生认知内驱力弱化的具体表现,重点分析了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教育根源以及研究生主观上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强化研究生认知内驱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3.
对英国研究生导师的任职标准与岗位职责以及促进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组织机构、内容体系、路径举措以及激励与保障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英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呈现出如下特征:以导师指导能力提升为核心要义,专门的内外部组织机构协作支持,基于导师实际需求的内容体系,岗前岗后一体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激励与约束并存的保障机制等。英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对我国的启示在于:指导能力是导师专业素质之核心;这一核心素质的实现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大学各级组织机构的规划落实、导师同伴协作以及导师个体的实践性反思;导师专业化发展需因时制宜且贯穿导师整个职业生涯;建设完善的导师专业化发展激励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4.
55.
教学伦理是教育“善”在教学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涉及平等、关爱、耐心、尊重等有关教学实践的品质。教学伦理之于大学教师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但当前在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尚处于边缘化状态:关于大学教师教学伦理的理性认识模糊,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活动缺乏对教学伦理的关注,大学教师教学伦理研究几近空白。根源在于大学教师教育从业者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大学教师教学发展观尚处于技术理性主导期、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导向异化。未来亟待加强理论研究以凝聚各方共识,制定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规范以明确教学行为标准,开发专门的研习平台和资源以提供组织支持,加强教师个体的教学伦理反思以提升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56.
基于我国5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理、工、农、医学科的办学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8~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一关键时段内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1)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水平较高,但生产规模远未达到最优水平,增大资源投入力度能够有效提升多数高校的办学效益。(2)高校质量型产出效率小于数量型产出效率,两类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的变化趋势证实了学科评估的“指挥棒”效应。(3)高校三大职能的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体效率贡献度的排序依次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其中科学研究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4)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正向增长的根本原因是规模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指数起负面影响,纯技术效率未发生明显变化。技术进步指数的周期性变化趋势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模式与发展方式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57.
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是指研究生教育中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反映了社会分工的横断面,规定着所培养人才的"品种"和规格.文章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存在与转换的机制和动力,全面剖析了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描述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调整面临的新形势为基础,提出了调整和改革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8.
59.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对2016年以来中国研究生院高校136份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中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政策在使用命令性工具的同时伴有激励性工具,但能力建设、系统变革、劝告三种工具使用频次较低;政策内容要素侧重对建设内容、建设路径、建设结果使用的规定,关于建设原则和建设目的的规定频次较低;初步形成了依据政策内容要素特性配置基本政策工具的原则。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政策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日益明确等,但也存在如下问题:命令性工具使用过溢导致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系统变革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使用不足导致师德师风建设缺乏长期规划;政策内容规定过于细化致使教师难以形成师德自律;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匹配性不足致使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待提升等。未来需要促进政策工具选择的多元化,在政策内容要素中强调师德自律之养成,注重提升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