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5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拉斯普京的中篇《活着,可要记住》所塑造的娜斯焦娜性格悲剧,是社会道德、公民义务和传统伦理观念之间的激烈冲突。它所昭示的是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性格悲剧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创作中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2.
为了签订校际协定,井汲取苏联矿业教育改革的有益经验,开展对苏联的合作与交流工作,经上级批准,由山西矿业学院院长章迪寰(团长),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教育局鲍恩荣局长(顾周),山西矿业学院教授刘吉吕,马光弟,副教授蔡性怕、北京煤干院讲师刘笑萍  相似文献   
53.
从美国大学科研经费的间接成本管理看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邦资助的科学研究是今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突出特点。一般而言,联邦政府支付科研活动的全部费用,包括大学因承担科研项目而发生的间接成本。起源于二战时期政府资助大学的科研合同,间接成本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完善,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资助大学科研活动的政策工具。透过间接成本制度可以揭示政府-大学关系在过去60年中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54.
加强实践教育: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4年11月,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和历次讨论会一样,这届教育工作讨论会也有一个集中讨论的议题,即如何“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进程,重点分析实践教育在研究型大学培养知、德、能、行统一、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中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55.
托尔斯泰的《谢尔盖神父》开篇即是主人公命运的戏剧性转变,从此"转变"便作为中心题旨贯穿全文的始终。小说中,谢尔盖神父经历了两次身份转变:一是由军官到神父,二是由神父到普通人。身份的转变伴随着其精神的蜕变,是他由注重生命的外在形式逐渐回归到建构内在信仰的过程。在整个"转变"中,谢尔盖神父经历了为一己的动物的人而生活、为人世间的光荣而生活、为上帝而生活的人生三境界,完成了不断超越客体化生存窠臼逐渐走向内心成圣的艰辛历程。以主人公谢尔盖神父从身份到信仰的多重转变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其不断"虚己"的精神历程,从而把握作者渗透其中的"托尔斯泰主义"之"道德的自我完善"的精髓。  相似文献   
56.
本文使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2011"数据,将大学生学习性投入(五大可比指标)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性指标,将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知识、能力、价值观收获)和在校满意度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结果性指标,综合而实证地考察在区域与院校类型的交互作用下我国本科教育的质量现状,并围绕教育过程性指标和学生先赋因素对教育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和院校类型上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与人才培养质量格局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资源条件优势并不等同于学生的高学习性投入和高教育收获,不同区域和类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各具优势。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院校中,影响学生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的因素不尽相同,但就总的预测率而言,教育过程性因素对学生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的影响远大于学生的先赋因素。  相似文献   
57.
如何将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一高等教育的目标转化为大学阶段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具备创新潜质的大学生直接受益,是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使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2009”数据,将大学本科生分为“获国际/全国大奖”的学生、获普通奖的学生和没有获奖的学生三组,使用数理统计方法,说明三类学生在学习行为及创新力提高上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控制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分析个性特质、环境变量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投入等因素与学生得奖与否及创新力提高的关系;揭示这些因素影响不同学生创新力提高的途径和程度,为研究型大学改革教育教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8.
赵我寰 《新闻世界》2012,(5):129-130
近两年来,随着微博的流行,新闻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从规模和速度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微博一方面作为网络媒体,在网络新闻的采访方面具有网络媒体特有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字数限制和多媒体等因素,在新闻的写作手法上与其他网络媒体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9.
以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工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系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学生党建工作就是要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这是高校全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0.
大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特征。本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已经进行了五年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实证数据,借助大学生发展理论,重点对大四学生的学习发展特征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揭示受中国社会变迁及教育改革影响、有清华教育特色的"大四现象"。研究发现,清华大学的大四现象主要体现在:高年级课程教学挑战度明显不足,院校和教师对大四学生课堂学习投入的要求明显下降;但深入剖析后又发现这样一些特征:第一,大四学生对非课程性、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投入明显增加,自主探究性学习显著提高。第二,大四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自主权,也具有更强的内部动机;第三,大四学生更多采用反思性学习和整合性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行为得分更高;第四,大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更加频繁,互动方式更加深入和个人化。本研究用清华案例说明:大四阶段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前三年的自然延续,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本科学习的终结阶段。大四是学生人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转向社会人、劳动者或者研究者的重要过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