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全球化的扩展和社会的不断开放,语码转换成为流行的社会现象,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和领域.不同类型的语码转换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通过数据统计,运用明示一推理模式和身份认同理论,对《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中的中英语码转换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语码转换的使用动机,得出人们的交际意图决定了语言形式的选择,语码转换是身份的体现,有助于交际意图的实现;建议人们恰当地使用语言,保护和尊重汉语.  相似文献   
92.
要维护好档案室的完整性,从档案的馆库建设、档案装具和设备、档案的保护技术、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我们就需要加大设施的投入,档案管理也可以做好办公自动化。增加电子查阅室,建立合理的目录查阅软件,即符合保密要求,又方便技术人员的查阅,还利于档案人员的管理,增强了实用性  相似文献   
93.
"语用"是语文的特性,"语用"就是语文实践,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挖掘文本内涵,设置语言情境,通过词、句、片段的有意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氛围中,学习用语言,使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4.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课堂教学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而应该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储备、认知习惯等开始进行课前预设。  相似文献   
95.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造就能担当起兴国重任的创造人才为目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素质教育的提出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概括了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自身需要和厂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它王要是对教胃指导思想、教导价值取向的抽象,也是十几年来广大中小学整体改革研究者在中小学整体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的概括.教育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根本目的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抓住了教育现代化的主题.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宗旨.  相似文献   
97.
吕敏 《科教文汇》2009,(13):112-112
听力教学是法语教学的重要部分,目前面临着教学要求提高、学时分配减少的现实,多人同时上听力课,教师单纯播放录音.很少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电教手段。因此在法语听力教学中如何培养一种整体和宏观把握的理念.运用一定的背景知识(图武)进行有效的推理和猜测。不断地积累系统的知识整体框架.对于法语听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吸收当代教育与外语听力教学领域的先进理论,探讨在法语听力课堂上,探求解决存在于当前法语听力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8.
99.
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真正领悟教研的真谛,提出"主题式教研"方式:立足本校,以教材为文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题引领实践,以轻负高效为宗旨。具体包括集体备课主题式——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课堂展示主题式——深究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作业设计主题式——实践轻负高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0.
《战国策》寓言作为一种短小的叙事文学,是谋臣策士四方游说和相互庭辩的工具。通过对《战国策》寓言进行叙事分析,可以看出它在叙事上的一些技巧。在游说过程中的寓言,叙述者通过巧妙地安排叙事者身份使自己说辞能够为人所接受。通过分析寓言的"隐指人格",可以看出战国时的社会文化形态和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等。一些寓言的叙事方位具有特色,叙述者会现身点出寓意,而另一些未点出寓意的寓言就需要接受者的个性解读,从而使接受活动变为一种多元化的阐释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