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当前,关于操作,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涂色、移动图形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做,如何解决老师提出的现成问题;教师思考的是如何把操作要求、步骤讲清楚,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操作,如何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操作所得。这里,虽然涉及到了学生对操作的反思,但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虽然也涉及到了数学问题,但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解决现成问题。换言之,学生带着现成问题去操作,把本应该因操作而产生的有价值的新问题弄丢,没有发现新的矛盾与困惑,在解决现成问题后,变成了“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22.
有效教学校本研究的三种模型是个体式、伙伴式和专家式,个体式侧重于全员参于,倡导"三小一短",伙伴式侧重于相互支持,专家式侧重于引领。学校备课组、教研组可以以伙伴式为基本研究模式,教导处、教科室可以以专家式为基本研究模式,各自组织研究活动,不管采用哪种研究模型,我们都强调进行专题研究小调查。  相似文献   
23.
小学毕业测试中有如下一道试题:999096精确到万位的近似数是()。标准答案:100万。阅卷结束时,发现有位老师把"1000000"也算作"正确答案"。这下,占绝大多数的反对者(包括阅卷组长)发话了:一是这样批的要改正,  相似文献   
24.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除了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固有的那层意思以外,还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无条件的,来不得半点折扣。其次,是无杂质的,来不得半点瑕疵。第三,是可传承的,来不得半点离谱。无条件是尊重的基石,无杂质是尊重的品质,可传承是尊重的价值。如此三位一体,才能算是最高规格的。《论语》中,有弟子向孔子"问孝"的记载。孟懿子  相似文献   
25.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上有一道例题: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3,5,7,,,。答案如下:(1)在横线上依次填入9,11,13,形成奇数列;(2)在横线上依次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1;(3)在横线上依次填入27,181,4879,使这列数  相似文献   
26.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套“数学现实”——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体。由此不难得出,教师和学生肯定拥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教师的重要任务应该是了解、确定各类学生的“数学现实”并努力使之尽可能地丰富、扩展。而数学教学中常有如下现象:教师依据教材、教参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习题的解答进行设想并据此教学。这里教师根据自己的学识与对班级学生实际的理解进行的对习题的解答应看作是教师的“专业数学现实”。这种“专业数学现实”,由于教师与学生在学识、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而更具有“专制性”——它常常完完全全地左右学生的思维,控制学生的行为。殊不知,学生的“数学现实”的程度和范围可能不如教师,也可能在某个方面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27.
吴志健 《生活教育》2011,(13):56-57
让我们先来温习一下相关场景:校长办公室3间房、主任办公室2间房,几个教师一间房办公,装潢考究、凸显个性。偌大的场所,除了橱柜、饰品外,只有一两个人在晃动。教师上课哪怕一道习题,也用多媒体投影;电子备课,单面打印笔记;学生使用草稿纸,用了半页就  相似文献   
28.
跳长绳运动历史悠久,通过跳绳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水平一学生的各方面运动能力有限,掌握这一技术有一定难度,本文对平时跳长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造成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探讨和改进,总结出适合水平一学生学习跳长绳运动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的跳长绳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9.
课堂教学评价基本功能是反思,而不是鉴别、诊断与激励。误区是功能异化、操作失当,使师生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本文提出对策:加强培训,使教师愿评、会评,努力构建主动参与式评价模式,提高师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从而去除功利,不再甄别,减少激励,还评价以本真。  相似文献   
30.
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一般利用折纸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1/2的具体意义。有效地组织这一数学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智慧生长和经验积累,才能更充分地挖掘并体现这一活动的数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