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自由主义的教育思想贯穿蔡元培整个教育活动,广泛涉及了教育领域的个性独立、精神自由,女子教育权的扩大,大学的学术兼容,学生人格健全以及教育行政的独立性等丰富的内容,并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有充分表现,其中所蕴涵的精神对现代教育事业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2.
抗战爆发以后,日寇在河北占领区实施了恶毒的奴化教育,以摧毁中国原有的民族文化事业.对此,河北沦陷区中小学师生和抗日根据地军民以铮铮铁骨和冷静头脑机智勇敢地与日伪的奴化教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使日伪的奴化教育彻底破产,这一光辉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33.
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失落——保定莲池书院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定莲池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级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学术中心之一以及南方桐城派学术传播重镇.由于清政府的特别关注以及近代教育家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名师主讲书院,莲池书院在义理词章的旧学教育、实学实用的教育调整中独领风骚,人才辈出;而且在新旧博弈,西学导入,新式教育代替传统教育的冲突、转型与改革、突变中也翘楚同类书院,引领晚清官立书院之潮流.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形势以及桐城派思想未能有效突破传统学术结构框架而实现现代转换,致使莲池书院走向衰废,无力在改书院为学堂的进程中实现现代性再生,成为晚清书院近代转型中飘摇零落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34.
颜元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实学教育的代表,他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崇尚培养实德实才之士的实学教学目标及课程内容,强调习行的教学方法,所有这些都是对宋元以来传统理学教育的改革,并对近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办学经费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书院的办学活动起着直接的制衡作用.莲池书院的经费来源广泛,并相对充足,为书院教育活动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近代教育家吴汝纶在主持莲池书院期间特别重视办学经费,曾为书院别筹经费,对书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6.
日本侵华时期对中国沦陷区实施殖民统治,奴化教育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为了深入地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日伪制定了相关的教育目标,并以此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加强控制,妄图彻底“改造”青少年的思想。对此,我们应严肃地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37.
吴洪成  张阔 《衡水师专学报》2011,(3):97-103,107
由于理学北传以及元朝政府对书院扶持政策等各种因素的促动,元代河北书院处于上升状态,不仅数量骤增,而且涌现了以封龙书院为代表的一些著名书院。此期河北书院不仅传播理学及经史道德,而且也实施科技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由此体现了其与南方书院以程朱理学及科举考试为中心的别样特色。  相似文献   
38.
清末新政时期,传统教育解体,近代新教育逐渐形成,为教育政策的推行提供了条件。教育政策与新教育制度是紧密结合的统一体,又是教育制度的法律保障。教育行政组织的改造、地方督抚的热心兴学,为教育政策的推行提供了执行机构及力量引导,科举制度的废除清理了新教育进程的障碍。各地兴学热潮及其教育成效印证了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价值,但历史的复杂性又使教育政策的国家政治功能沦于流失。  相似文献   
39.
卢作孚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初,平民教育思潮兴起,怀着教育救国梦,卢作孚召集成都各界精英,创建了成都通俗教育馆,面向民众开放,以此为基地开展各类民众教育活动,推动了巴蜀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并以此为背景,对他以后实施民生公司职工教育及以重庆北碚为中心的农村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40.
荣庆从1905年被任命为清末首任学部尚书后,积极领导并参与"新教育"运动,对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荣庆的教育思想主要源于其教育改革活动,同时也对清末的"新教育"实践起到了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