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实践美学,若想达到自圆其说,必须扬弃原有的既正确又片面的观点,从最完整的意义上来理解人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本性应该是以人为核心,在所有参照物的参照下所显现出来的所有共性或者个性的总和,它的完整性只能是无限丰富性。实践美学把人的本性理解为只有人才具备,而一切参照物都不具备的抽象的“单一”性质,这显然是荒谬的,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只有把人的本性的无限丰富性作为思维的最大前提,才能使“人学”与新实践美学达到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美的客观性问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如果仅仅局限在“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等对象性研究上,是不可能真正解决美的客观性问题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客观性原则”的指导下;在诸如“老庄哲学”、“佛掸哲学”以及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各流派所隐含的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追问方式的辅助下,方能得到逐步“澄明”。所谓“美的规律”或者美的客观性,若从对象客体方面来讲,那就是指对象客体所“固有”的审美属性在恰当的审美关系、审美实践中“呈现”出来。若从主体方面来看,那就是指主体所“固有”的审美的“本质力量”在恰当的审美关系、审美实践中被“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学的"以道观之"达到"道通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及禅学的"般若直观"达到"不二法门""圆融相即""平常心是道"的妙悟都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的文化思想。真人所达到的妙悟境界可以说就是西方人所渴望的"完全客观的感觉"。西方文化自古以来比较侧重事物的差异性、独立性,特别是相对独立性已经成为西方文化辩证思维的极限,它要超越"二元对立"所造成的悖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支点是理论都有的,但又是理论所渴求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传统思维从支点出发,经过一番简化抽象之后,最后的结论必然与原初的支点发生矛盾润而只好放弃支点,重新再去寻求,就这样导致了理论的多元化。文艺理论研究目前的状况就是如此。尽管他们从横向到纵向、从宏观到微观、从认识论到价值论、从静态到动态、从有限到无限,可谓全方位考察文艺,但最终似乎还是不能令人满意,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传统文论的支点,咸也支点、败也支点,我们为什么不另谋它途呢?  相似文献   
15.
老庄道学美学是根源于“大道”的无限性、全息性的美学.“大道”的无限性、全息性不仅体现在宇宙原初“未分”、“未封”、“有物混成”作为万物之母的本体上,也体现在“有分”、“有封”后的万事万物身上.“齐物”的精神其实就是“合一”的精神、全息学的精神.“大美”不是能够刺激人的生理快感的对象,而是同样具有“大道”的无限性、全息性的对象.人只有达到“无分别识”的“合一”境界,才能体验到“大美”、“全息美”所带来的“至乐”.  相似文献   
16.
论艺术地掌握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地掌握世界与科学理论地掌握世界是两种不同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它们的不同不仅表现在所运用的手段上,而且也表现在掌握世界的结果上.科学的结论是关于对象的科学性,而艺术的结论是关于对象的艺术性,不论对象是一般的存在物还是艺术品.对于艺术品的艺术性只能运用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才能真正把握到.运用科学理论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即使是面对艺术品所得到的结论,也只能是科学性而非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对典型形象的传统解释是在两种参照系下进行的 ,其失误是 ,把一种参照系下的共性与另一种参照下的个性相统一。这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的。其实 ,典型形象在其它艺术形象和社会生活的参照下 ,分别体现了继承与创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前者主要显示了典型形象的艺术美学价值 ,后者则侧重于典型形象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逻辑思维的不同形态(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模糊逻辑)来解决美学、文艺学的本体论问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克服实体思维、二元思维等形而上学思维的弊端.运用儒、释、道"三位一体"后被诗性化了的悟性思维以及东西方文化融会后的"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思维,才能回答东西方传统的本体论在宇宙论的"已然性"、"可然性"、"未然性"和"应然性"问题,并使之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19.
经济负担、毕业去向是影响高职生在校学习情绪的主观因素 ,而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管理体制则在客观上影响着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是关键所在 .普通高校务必在实施教育的关键环节中 ,全面深入地贯彻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特殊方针 ,注重专业技能 ,注重实际应用 ,注重高级层次 ,以显著的教育成果吸收高职生源 ,坚定其在校学习的信心 ,调动其专业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科学的文论思维的系统反思,揭示了科学理论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局限性与不足;它不可能解决文艺的根本问题,其思维的力度越大,得出的结论就越令人咋舌。笔者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珠连璧合,才能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准确而又自由地对待各种复杂的文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