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散文诗简论     
散文诗的文体定位决定了其以小见大的审美特质 ,在现代社会具有普遍的审美适应性。  相似文献   
82.
《盛夏的果实》写了彭山花与黄宛儿这两个与戴逸飞密切相关的女性,一个代表现实的婚姻,一个代表理想的爱情,两种不同的情感模式几乎让戴逸飞体验了生命的两极;他在波澜不惊的灵肉冲突中行走,寻找人性的平衡与生命的自由,这本身就意味着深刻的人生省思。  相似文献   
83.
随着市场经济、出版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到来,加之其他外部环境的改变和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农业科普期刊的发展面临困境:农民的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科普理念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等影响其对科普期刊的阅读、消费;大部分农业科普期刊读者定位宽泛,难于适应农村人口结构与农民读者需求的新变化;同质化竞争严重,个性特色不够鲜明,科普本位不突出;发行系统单一,发行渠道有待拓展;办刊经费短缺,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84.
农业科普期刊必须正视现实,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对策,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基于农民需求的“内容为王”打造农业科普期刊的品牌个性;以适应农民兴味的期刊语言创新构建农业科普期刊特色;从农村的现实条件与新媒介环境的要求出发,宣传推广农业科普期刊,广拓发行渠道;强化其公共文化产品性质,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植;以“农”字为中心,不断提高编辑的素质和策划能力,将塑造新型农民作为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85.
图书选题策划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易图强先生的《图书选题策划导论》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结点上探求图书选题策划之道。在逻辑构架、具体操作、表述方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生动地揭示了图书选题策划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为编辑出版学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86.
流延法制备了甘油增塑的壳聚糖/纳米淀粉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X-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纳米淀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淀粉含量小于3wt%时,随着纳米淀粉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增加,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增加、拉伸强度由52.59MPa增加到61.13MPa。  相似文献   
87.
栏目策划是期刊编辑主体思维决策的外化。《新湘评论》整体取向上贴近时代,内容制胜;栏目设置上精心构建,特色鲜明;选题策划上坚持导向,坚守阵地;表现形式上注重创新,开放办刊,是编辑主体成功决策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8.
周国清 《今传媒》2006,(2X):28-29
近20年来,中国期刊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益都可谓前所未有。丰富的期刊实践必然呼唤科学的期刊理论,要求有经验的提升、理性的思考和战略的谋划,李频先生是最早的回应之一,《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NO.1——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报告》)就是他研究治学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9.
略论周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扬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形成和发展,几乎与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一同升沉起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文艺本质论和现实主义理论可以说是它的坚强基石和主体躯干。  相似文献   
90.
论编辑退稿的说服性传播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退稿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它较为集中地反映出编辑主体与作者的关系,体现出编辑所持的作者观,也直接关系到作者的切身利益,容易影响作者的情绪、心态,挫伤其写作积极性,甚至使编辑出版机构失去作者队伍,因而较之其他环节更难处理,更需要讲策略,更要讲究艺术性.笔者将编辑主体如何把审稿结论等信息传递给作者,并有效地说服作者接受意见,顺利达到退稿目的这一过程,定位为"退稿的说服性传播",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其策略作出自己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专家对退稿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