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当前,新媒体影像传播存在的社会伦理问题日益严重:淫色暴力影像的泛滥、影像造假煽情之风的流行、影像歧视与影像偷拍的普及,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新媒体影像传播中伦理抉择模式与本土化伦理原则的构建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本文认为:道德价值推导模式是解决新媒体影像传播伦理冲突的有效方法;合理的本土化伦理原则是解决新媒体影像传播社会伦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2.
试析电视新闻跨媒体传播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跨媒体传播形式是指电视媒体除拥有声画符号同时兼备的传播形式外,还拥有广播传播形式(只有声音符号传播)和报纸传播形式(只有文字符号或文字声音符号兼备传播),在电视新闻中,跨媒体传播形式具体表现为电视新闻广播化和电视新闻报纸化。  相似文献   
53.
周建青 《现代传播》2004,(5):117-120
香港拥有 5 2份日报、数份电子报章和 75 4份期刊、两家本地免费电视节目服务持牌机构、 5家本地收费电视节目服务持牌机构、 12家非本地电视节目服务持牌机构、一个政府电台以及两个商营电台。在众多的传媒中 ,除香港电台是公营外 ,其余都是私营。在市场导向下的香港传媒 ,媒体成了老板的私器、赚钱的工具 ,新闻成了纯粹的商品 ,不少传媒在市场竞争中迷失了诚信、迷失了良心、迷失了自我 ,以致传媒界产生诸多怪象。一、香港传媒怪象香港传媒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怪象主要有五种 :造假、煽情、偏重暴力色情、嗜揭隐私、政治主观 ,下面分…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随着频道制的实施,有些电视台开始对栏目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主编主播制"就是针对传统栏目运行机制的一种创新。顾名思义,就是主编与主播两个职位由一个人承担,这种栏目运行机制实质上就是主播中心制。在国际电视界,这种栏目运行机制早已有之,而我国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55.
周建青  朱辉 《现代传播》2007,(4):133-135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影视专业与新闻传播类专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在这一体系中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忽视了通向培养合格人才的桥梁--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眼高手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6.
"互联网+科技展览"是我国科技展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网络科技展览面临的发展问题主要有6个方面:(1)主体地位未确立,机构不完善;(2)平台功能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3)法规尚不健全,平台安全性不佳;(4)平台建设粗糙,专业性人才紧缺;(5)科技信息传播不畅,科技成果转化率低;(6)科技交流与合作欠缺,国际化水平低。在此基础上,提出着力发展我国网络科技展览的6个方面的策略:(1)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科技型机构与展览企业为主体提升竞争力;(2)搭建移动终端平台,利用大数据完善功能;(3)完善法律法规,严格平台准入审核;(4)推动会展专业教育与时俱进,培养应用型人才;(5)创新市场发展模式,打造品牌;(6)创新推广方式,助力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57.
周建青 《中国出版》2012,(11):46-49
影视产业的发展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影视内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网络视频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呈上扬态势,提升至63.4%,其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成为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占22.5%。网络视频节目来源主要有原创和集成两条渠  相似文献   
58.
《这儿真好》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小岛从荒凉到美好的变化过程,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怎样让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相对缺乏的一年级学生走进课文,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审美情趣上的享受呢?在上该课几天前,我就开始思索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