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1.教育形势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区级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肩负着普及教科研知识,组织教科研活动,推广教科研成果等重大职责。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待通过教育科研来探讨、来解决。通过对区域教育科研发展和创新的研究,探讨教育科研事业自身发展的新思路,能够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进一步保护、激发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热情,一方面切实解决一些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从而推动区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
校本研究是教育科研面向基层学校的一种科研方式,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呈现出了其他科研方式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于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校本研究可以推动课改走向深入、改进现行教研方式、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拉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促进教育科学繁荣等若干方面时校本研究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度阐述,意在充分展示校本研究的魅力.  相似文献   
23.
【理论解说】烧饭,没有米是不成的;写文章,没有素材当然也不行。素材从哪里来?主要从观察中来。所以,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1)凡是讨论写作,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而且有许多成熟的实践。且看,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919年秋季学期在无锡乡下教书时就有指导学生观察为文的教学课例,他介绍说:"又一日,命诸生带石板石笔及毛边稿纸出校门,至郊外一古墓;苍松近百棵。命诸生各自择坐一树下,静观四周形势景色,各自写下。再围坐,命诸生各自陈述。  相似文献   
24.
梅雨潭的壮美铺垫梅雨潭的奇绿惊诧山边观瀑——领略声色追捉她——招引想抱她——醉人亭边观瀑——目睹全貌看不透她——可爱比拟你——奇异极写飞瀑——显示气势裁挹你——醉人舍不得你——小姑娘细写水花——玩味余韵送你名字——女儿绿不禁惊诧板书次序:①惊诧,②梅雨瀑.③山边,④领略声色,⑤观瀑——,⑥亭边,⑦目睹全貌,⑧观瀑——,⑨极写飞瀑,⑩——显示气势,⑾水花,⑿细写,⒀——玩味余韵,⒁的壮美,⒂梅雨潭,⒃招引,  相似文献   
25.
当前,校本研究在我国教育界已经成为极为热门的科研话题,论者之众,难以计数;论著之多,汗牛充栋.但到目前为止,对校本研究这个概念,人们的认识还是互有参差,未能形成一个公认的、严谨的界定.不过,大家的基本共识却是趋向一致的,认为校本研究是在"校本"这一概念上发展起来的,是以校为本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科研形态,其本质是教育科研.因此,要探讨校本研究的内涵,必须先从"教育科研"谈起.  相似文献   
26.
[试笔要义] 中学生的作文有不少通病,主要是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缺乏情感.要医治这些通病,唯有提倡作文时在"真"和"实"上着力.真者,不假也;实者,不空也.而要"不假""不空",就要力求做到笔下有料、有感、有情.  相似文献   
27.
[理论解说] 有人认为,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只要能用平实的语言把事物或事理说而明之也就达到了目的.因此,就为说明文的语言"钦定"了"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简洁性"四条标准,强调说明文的语言要走平实化的道路.这种观点当然没有什么错.但是仅此而已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要求只不过是基本要求,要使说明文...  相似文献   
28.
[试笔要义] 英国作家毛姆有言:"阅读应当是享受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让人享受的作文呢?要求很多,诸如立意新,选材精,结构清,有文采等等,不一而足.而表达方法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9.
[理论解说] 广播稿,顾名思义,就是供广播用的稿子.它借助广播站或者广播电台的传输功能将稿件内容传输出去,把作者要公布的信息、要讲述的故事和要表达的思想告诉听众.因此,它属于新闻的范畴,具有新闻稿件的诸多属性.在广播稿中,新闻的六要素"5W+1H",即"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