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42.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李泽厚对现代新儒学有独到的见解。他在理性解构现代新儒家的基础上,针对"儒学三期说"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提出了"儒学四期说"。而在现代新儒家的诸多代表人物中,李泽厚认为真正具有代表性并恰好构成相连接的层面或阶段的只有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这四人。虽然现代新儒家对于某些时代课题未能给出有力的回答,但李泽厚认为儒学仍有可为,在其发展中要打破传统的"内圣"决定"外王"的格局,实现"西体中用"。  相似文献   
43.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体大精深、论证缜密详尽。他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思考、对中西哲学之异的比较、对中国哲学内在特质的抉发、对中国哲学未来前景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从此意义上说,“中国哲学特质论”成为解构牟宗三思想体系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44.
梁漱溟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时期,对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有切身体会和深刻感悟。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影响,除了他的东西文化观之外,还在于他那独具风格的文化历史哲学思想。动力论、主体论、认识论、人物论和历史观充分展现了梁漱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毕生求索,以及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深沉之思。加强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可以拓宽梁漱溟思想研究的视阈。  相似文献   
45.
在一系列演讲中,萨义德对知识分子提出许多富有启示的见解.他认为,知识分子不仅直接对公众说话,还为公众提供观点、态度和意见.在他看来,边缘人的社会角色,更能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业余者的职业特征,既保持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又可对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评判;而敢于对权势说真话,则是知识分子的比较基本的辨识标志.虽然萨氏之论没有启人心智的体系建构,某些观点缺乏必要的论证,但我们应该珍视他的这份信念.  相似文献   
46.
李翔海先生是现代新儒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其学术成果不乏真知灼见,自成一家之言。先生对现代新儒家概念的辨析、对现代新儒学理论特质的探索、对现代新儒学发展历程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现代新儒学的理性认知。从一定程度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成为理解先生思想的一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47.
周良发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3):37-40,68
作为"五四之子",殷海光对五四运动有着独特情结,并多次著文阐述自己的"五四"观。随着国内形势与自身认知的变化,殷海光的"五四"观经历了科学民主观到自由民主观的嬗变。他对五四运动基本内涵及其与新文化运动之关系的认识与剖判,很大程度上揭橥了五四运动的整体风貌。透过殷海光之论,今人可以明晰那一代知识分子对苦难中国的忧患之思与现代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