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三次较量。在进行到第十四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十五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让他以为自己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相似文献   
12.
唐巨南 《高中生》2010,(36):4-5
2010年高考,江苏考生王云飞以一篇文言作文《绿色生活》赢得满堂喝彩。这说明高中生是能够学好文言文的。不过,对多数高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是一件苦差事。其实,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学好文言文并不难。本期湖南炎陵县一中的老师们就为我们传经送宝来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个性色彩”是高考《考试大纲》“发展等级”中“有创新”的具体要求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的要求。有个性色彩,就是要张扬考生鲜明的个性,发掘考生写作的潜质,展示考生思维的智慧,激发考生写作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唐巨南 《初中生》2014,(Z3):72-73
正也许有人会说,真正漂亮的文章,是不需要修辞的。但老师要强调的是,中考作文还真有点离不开它。想一想,在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中,从头至尾,见不到一个比喻,见不到一组排比,也见不到一句诗词,你可以想象结局会是多么糟糕!能够运用一两种修辞,引用三两句诗词,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要知道,每一种修辞,都有它的独特魅力。运用比喻,语言会形象生动;运用夸张,语言会幽默诙谐;运用排比,句式会大气生辉;引用诗词,语言能平添文采。  相似文献   
15.
新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发展考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考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对“有创新”的要求之一就是“有个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倡导个性特征,鼓励出类拔萃,让具有创新思维和发展潜能的考生在“发展等级”上  相似文献   
16.
不少同学常常对他人的作文能得高分徒生羡慕之情,却总觉得自己写的作文难以突破常规,因此认为,作文创新是那些水平高的人的“专利”,而自己只能是作文方面的“弱者”。其实不然,平时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如能选好切入角度,抒写真挚感情,展现奇思妙想,往往也能使自己的作文“出彩”。下面仅以“责任”为话题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略述话题作文出彩的“三招”。  相似文献   
17.
要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在考试中拿到“发展分”,写作者必须注意在读者面前尽力展现自己的亮点,也就是说你写的作文要让读者一看便产生新奇感、亲切感、愉悦感。下面拿以《如果没有——》为题的一次考试作文为例,略作评析。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不是考生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基础并且有了浓厚_的兴趣才会去做的事情,它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都必须认真面对的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笔者认为,2006年高考作文备考应着重做好下述几点:  相似文献   
19.
唐巨南 《高中生》2009,(7):10-10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哗啦啦……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农民歌手马广福用高亢嘹亮的歌声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好评。当记者问他有了一次上“春晚”的经历后,他是否还会留恋乡间的生活?老马说:“我在地里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种地才是我的主业,唱歌是为种地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优美的语言,犹如炎夏的一杯香茗,沁人心脾;又如寒冬的一朵红梅,令人惊喜。优美的语言,应该是精选生动词语、善用句式、巧用修辞、蕴含哲理、典雅蕴藉、诙谐幽默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言已尽而意无穷,是作者思想的精华、情感的结晶,往往能打开读者的心扉,引发读者的思考。那么,怎样才能让考场作文飞扬着绚丽的文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