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性爱题材的拓展、悲剧意识的增强、对妇女命运的关注、艺术手法的嬗变等四个方面,透视了汪曾祺90年代的新作,揭示出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新变化:既有内容上的拓展,也有手法上的嬗变。同时探讨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全篇立论对于把握汪曾祺创作实践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夏元明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1):29-30,39
熟悉何存中的读者.一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何存中的小说中极少女性形象。有的大多是男性,尤其是“父亲”,几乎成了何存中反复抒写的对象。他的小说中,即使有女性主角,那也是被男性化了的,如《桃之夭夭》里的六婆。何存中小说的遮一突出特点.足以说明他心灵深处的“恋父情结”。  相似文献   
33.
坦率的说,《小暖》并非一篇十分出色的小说。作者白天光是个老作家,写过不少优秀的小说,但《小暖》算不上特别优秀。《小暖》不优秀,一在于故事太编造,太像小说。汪曾祺说过,他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所谓太像小  相似文献   
34.
汪曾祺小说有一种单纯之美。首先是人物性格明晰单一 ,不重性格而重“品” ;其次是情节淡化 ,情节让位于风俗描写 ;其三是结构流畅自然 ,富有节奏感 ;其四是语言干净 ,句式单纯 ,句子简短 ,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35.
偷书那点事     
孔乙己先生有句名言,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先生很可爱,他在玩文字游戏,搞同义词辨析.在我们的印象中,偷和窃是一回事.查字典,窃的意思就是偷.但孔乙己偏偏要将这两个字区别开来,以证明自己并非下三滥.他终究是穿着长衫喝酒的人,虽然只能像普通劳动者一样站着.他怎么会“偷”呢,他是“窃”.细究“偷”和“窃”,还真的有区别.不仅“窃”是书面语,文人用,透着几分高雅;而且“窃”的本义是“以米为穴”,意思是虫子在穴中偷米吃,颇有雅趣.而“偷”呢,老百姓的口头语,自然俗一些;而且“偷”者总有点鬼头鬼脑,见不得人.所以偷偷摸摸让人看不起.孔乙己不能让人看不起,所以要红着脸争辩,这正是孔乙己的可爱处.  相似文献   
36.
《赞美》是著名诗人穆旦写于1941年的一首抒情诗,在我看来,“赞美”固然是该诗的含义之一,但该诗更深刻的不是“赞美”,而是“赞美”背后的“反讽”。正是一种带有“反讽”色彩的情绪表达,才使该诗与当时流行的以鼓动和赞美为主旋律的战争诗相区别,从而具有了更深沉的艺术格调。读《赞美》一诗决不能忽略第二节。这一节几乎是全诗的“诗眼”,因为更凝重深沉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我们承认,诗人对“起来”的民族是由衷赞美的,对作为抗战主体的广大农民是敬仰的,但这只是表面。更为深沉的是,他对承担这次战争的广大农民的不幸遭遇是深…  相似文献   
37.
38.
连续读了远人的几个短篇,发现远人的小说有个特点,即着重写小人物的心态,而且这种小人物的心态带有某种共性,几乎可以看作普通人的常态,耐人寻味的常态。  相似文献   
39.
一.《红楼梦》的闲文 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之书,而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为该书之总要。这种观点实在不妥。还是脂砚斋有眼力,脂砚斋是这样评的:  相似文献   
40.
“菱荡”和“聋子”是《菱荡》的两个关键性意象,“菱荡”代表着世俗、实用,“聋子”代表着“封闭”、快乐,二者共同体现着废名的追求和乐的精神世界。《菱荡》并非一般田园牧歌,作者的用意在自我修为,这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