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戴来是个很有意思的小说家。作为新生代的突出代表,又是女性,戴来不热衷“身体叙事”。她不仅不靠抖露女性的隐私招徕读者,更不靠大胆的器官语言制造轰动效应。戴来的小说世界是中性的,甚至是男性的。戴来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男性,  相似文献   
42.
汪曾祺小说有一股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对“人间烟火”气的喜爱,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一大特色。而所谓“人间烟火”气,其实正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对生命的一种体察和热爱。本文试图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汪曾棋的小说略作探讨。汪曾祺小说表现了一种对“人间烟火”的浓厚兴趣,“人间烟火”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重要内容。汪曾祺特别擅长写风俗,风俗、风情、风物常常成了他小说的主体,而真正的故事和人物反而退到了幕后。所以有人说汪曾祺是一个风俗画作家。风俗的确占据了汪曾祺小说的大量篇幅,这可以从我们随手列举的例子中看出。《…  相似文献   
43.
《风景谈》有的设喻缺乏美感,影响了思想感情的表达。例如第二自然段写“高原晚归”,作者实际上是要讴歌解放区人民的劳动生活,但前面的景物描写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一思想感情的表达。作者将那缺少树木的山说成“秃顶”,又将在层层梯田装扮下的山比喻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这就未免太缺乏美感了,教人难以接受。而后面“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的高秆植物,又无论如何不能说“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相似文献   
44.
对何存中小说的创作历程、创作得失以及创作主体的艺术追求的轨迹,在评论界何氏创作评论中作了首次性的整体把握。其中着重评析了主要创作阶段──第二阶段的创作情况,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化、作品主题的多层次开掘、艺术方法的多样化等方面,总结了何氏的创作成就,揭示了何氏创作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全篇并简略勾勒出何氏“寻找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艺术追求的轨迹。  相似文献   
45.
晓苏的乡村小说十有六七都有性描写,但这种性描写几乎算不得真正的性叙事,只可称之为涉性叙事。晓苏乡村小说的性描写,是对乡村性景观的全景式展示。同时,晓苏乡村小说的性描写又是一个独特的审美存在,其特点就是“艺术地写性”。  相似文献   
46.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这段文字篇幅不长,却集中写了六个人的肖像。这六幅肖像描写,手法不同,方法各异,却都收到了形神兼备、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难怪脂砚斋要发感慨道:“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  相似文献   
47.
赵树理小说之所以出现评价上的分歧,最重要的原因是赵的创作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其一是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的冲突,其二是化立场和化人格的不相谐调,其三是审美趣味的自我束缚。  相似文献   
48.
穆旦诗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虽然是一位现代诗人,努力保持着与传统的距离,但不自觉间,又与传统发生着种种联系。他不仅接纳了传统文化中与现代观念相符合的部分,同时也能站在现代立场上对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作出深刻批判;不仅对精英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而且对民间文化也有丰富的浸染。他的诗歌形式传统痕迹较少,但却不能割断传统的脐带,在语言运用和意象营造上,仍然可以见出传统文学的印记。穆旦是中国人,他的诗不是舶来品,而是地道的现代汉诗,是对悠久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9.
范小青是个很有才气的小说家,我虽然少读她的作品,但印象很深。几年前读过她的一个短篇《失踪》,写两个女人到郊区小镇购物,没有赶上回城的汽车,在小镇住了一晚上。两个丈夫不知她们的去向,报了警。警察问丈夫,你老婆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两个丈夫都回答不出。想当然地描述了一通,等老婆回家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0.
废名小说以其深厚的佛禅意趣,可以称之为禅味小说。废名的禅味小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桥》为代表,特点是造境,追求的是趣味;后期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为代表,特点是纪实,追求的是“真理”。前期空灵,后期质实,各具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