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20世纪初产生的科学管理是通过制订标准的操作方法来训练员工,用经济手段来驱使人们工作。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而企业的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具体零件,把人当物来管理。对此,先进企业的管理者和发达国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泰勒的这种科学管理模式已经相对过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出现“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企业不再单纯是一种经济组织,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同样,人本管理理论也是适合学校管理的管理理论。一、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意义人本管理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  相似文献   
32.
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语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缺少激励的课堂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嚼之无味;精妙的激励语如急风骤雨,能掀起阵阵波澜,课堂内生机勃勃,学生思维活跃。运用激励语已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但运用效  相似文献   
33.
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孩子们不知如何选择,以为一切都是为了“物”,精神的东西已渐渐失落,他们极有可能陷入精神空虚的困境。在一个精神空虚的群体中,所有的道德教育都失去应有的效果。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主体价值观,带给他们充实的精神世界。而学生“名誉感”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
一、研究背景 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管理中还存在不少困惑,不当的管理对教师职业发展及整体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5.
管理应从构建理念开始。理念错误,也许越认真,越达不到目标。校长的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从教师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考虑,充分调动、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有近二十年管理经验,本着“从老师出发,为老师好”基本理念,以发展老师为基本点,进而促进学校发展。以下基于人本管理视角,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6.
没有哪位教师一开始就否定自己的科研能力,他们大多是在一次次论文评比屡次受挫后,不得不给自己贴上"我不适合搞教科研"的标签。其实,每位教师都能研究,他们能写出论文就表明他们有研究能力,只不过在论文评比中设奖比例有所控制,有些人必定不能获得奖励而已。从论文评选的角度看,淘汰部分成果是非常合理的,但这样做的同时却有可能扼杀部分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让每位教师都能自  相似文献   
37.
<正>许多学校校园都贴着"校园无小事"这条标语。"校园无小事"意味着校园中的事都是"大事",为什么能这么说?我觉得这是从教育的重要性方面来说的,校园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每一件事都与人的成长有关,要把它当做大事来办,这大概就是"校园无小事"的意义。但这样说,对天天处于操作层面的教师来说,并没有多  相似文献   
38.
对于小学科技教育的目标、策略、载体、评价等是很多学校未能解决的难题.由于未能解决这些问题,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不能令人满意。有些学校找不到科技教育的切入口,只停留在口头上;有些学校硬是把获奖当作科技教育的目标来追求.做了些“应景式”科技教育:也有些学校只能做做表面文章,写文章时有科技教育,而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却看不到科技教育的内容。要真正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科技教育,我们必须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并能根据学校的实际作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9.
<正>办学是为了学校,还是为了学生?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不言而喻,办学要"以人为本",当然是为了学生。但仔细分析某些校长的办学行为,我们就知道他们在办学过程中"为了学生"仅仅是口号,"为了学校"却是真抓实干。"为了学生"  相似文献   
40.
教育体制的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障碍。在校长的视野中,目前有哪些最头痛的属于体制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十大问题。一、政府教育投入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资金靠政府投入与社会赞助,在难以吸纳社会赞助的情况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便是学校唯一的资金来源。目前国家对教育投入有政策法规,但实际上就连中央政府都没有全部落实,在地方政府所有的教育投入政策法规都成为了“软法”,教育投入的多少完全凭政府主要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重视教育的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相对较好,而那些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