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6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交通部时期,一九七二年在邮政国际关系中,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万国邮政联盟恢复了我国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恢复过程万国邮政联盟,是商定邮政事务的各国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它创立了于1874年10月9日,当时称“邮政总联盟”。1878年5月,改称“万国邮政联盟”。1948年7月,成  相似文献   
52.
三、对当代集邮研究的思考与前瞻集邮研究发展到现在,让我看,整个集邮研究的领域,分五大版块比较全面: (1)邮品研究——传统集邮研究,或叫它“微观研究”。(2)邮史研究——各类邮政史(含邮驿史) 邮票发行史集邮活动史(3)专题、专史的邮品运用研究——包括选题与邮品的收集、运用。(4)集邮的社会功能研究——对个人,对社会。(5)集邮发展战略研究——目标与实施。  相似文献   
53.
早在1923年,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就有集邮活动。中国籍干事李弗如、陈念祖、朱天临等,受外籍人士的影响也喜欢上了集邮。他们在青年会成立了一个集邮活动组。李弗如、陈念祖和杭州青年张包子俊、郑汝纯  相似文献   
54.
二黄河长江天际来,奔腾万里入大海 现在,让我们看看历代诗人笔下的黄河、长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大诗人李白,谈到黄河,总是激情满怀。面对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黄河,仰天长叹,直抒胸臆:“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一。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他的报国、立业的壮志,不得施展,无比悲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似文献   
55.
56.
对国家的档案、文物等文化遗产,要做到重视、珍藏、善管,又应与社会公众的共享、使用相辅并重,不可偏废。这是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都需要重视与解决的重要课题。重视、珍藏、善管人类文化遗产,当然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责,而发挥这些文化遗产的社会使用、社会教育作用,同样也是“三馆”的工作目的。博物馆是社会教育基地,是年轻学子的第二课堂,并要为知识界修史、治学提供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57.
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的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精心创作的一部元曲杂剧。他在唐代《莺莺传》传奇小说与金代“董西厢”诸宫调的基础上,丰富了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文词优美生动,它对中国戏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七百多年来,通过各种戏曲的改编、演唱,《西厢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58.
我于1979年到邮票设计室后,为了齐白石小型张上的白石老人画像的最后修饰问题.曾造访过范曾先生。当时他住在东直门外的新源里,是个双室普通单元房,既无客厅,更无画室。只能在卧室的写字台上作画。来人多了,只好坐在床上。范曾对白石老人像的绘制, 极其认真,仍认为还不够理想,须再访问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59.
“大老宋”,就是宋兴民。这是从当年邮政总局叫起来的。因为他身高块头大,叫他“大老宋”,很形象,他也感觉很亲切。说大老宋“兼具三家”,是说他在邮票发行、邮票设计、集邮事业方面,扮演的角色,做出的成就。不会画画的邮票设计家从1956年到1985年的三十年间,除“文革”时期已不能工作的三四年时间外,他对我国邮票的选题、设计、发行工作,是具体的负责人,是“总编导”,是“总设计师”。包括孙传哲和我先后担任设计室主任期间,几  相似文献   
60.
“东方欲晓”这一标题,并非仅指天天都会发生的自然现象,也指人们经过漫漫长夜,对黎明的期盼。凡是经历过上世纪“文革”动乱的人,在1971年林彪集团折戟沉沙的“九一三”事件之后,一般都有这种“东方欲晓”的心情,期盼着早一天结束这场灾难。有远见的人,则筹划着“动乱”过去之后,如何重新起步。 七十年代初的交通部邮政总局,以宋兴民为代表的一班关心中国邮票事业的人,已在悄悄地思考:邮票发行工作“大伤大痛”之后,应该如何康复。 宋兴民同志人称大老宋,幼时读书不多,闯过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