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情感参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既是发展认知的过程,也是发展情感的过程,二者既不能截然分割,也不能互相代替。在传统"唯知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社会情感并未能有效参与教学全过程,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对高校思政课上学生情感参与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学生情感激发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以其虚拟性、开放性、高效性、广泛性、集群性、操控性、自治性与民主性等特征,已经和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形态、互动过程乃至社会结构。与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相比,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不仅是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更是应时代需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塑的一种新态。江苏开放大学副教授季海菊博士的新作《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正是这样一部学术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主体问题是教育界热点的热点,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是教育主体理论关注的中心。“能动性”这一教育中的高频词并不具有昭如白日的自明性。它是最普遍的概念,但不是最清楚的概念。能动性是一个具有递进性的四重含义的概念,笼而统之或单一地去谈能动性,不仅不利于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师生主体间的“对话” ,这观点似有许多“理论根据”。现代德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指出 :“教育的目的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存在什么 ,而是晓喻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 ,如何与你相遇。”①他认为“教育领域是完全对话性的。”笔者认为 :宗教家所讲的教育不像我们所讲的教育。“完全的对话”在我们现实教育中行不通。雅斯贝尔斯说 :“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 ,“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意义。”②他对教育中的“对话”有高度评价。但笔者认为 ,…  相似文献   
15.
理性话语与诗意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中存在着一个悖论:以单一的理性方式反对单一的理性说教,以单一的理论灌输反对单一的灌输教育。这使德育言说无力,然而越无力却越是激发着人的理性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诗句已不能再激发起人们的诗意冥想,而唤起的却是理性的求索、再求索。单向度的理论沉思赶跑了诗意德育,造成了精神世界的贫困。然而,人仍然意识不到这种贫困。孔子将成德过程概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成德过程并非就只是科学理性的心理学所规训的教育实践的“知、  相似文献   
16.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在2005年10期转载了刘伟芳的《我国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时考察与现时探讨》,在2005年6期转载了冯文全的《关于德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考察》,两文都引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一段话“: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持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①在这段引文后面都有“据此”两字,然后得出相同的“结论”:先有研究对象,再有一门科学;先有教育学、德育学的研究对象,再有教育学和德育学。这“结论”并不新,早在1985年黄济的《教育哲学》中就引了…  相似文献   
17.
效仿自然是儒家德育的特色,孔子的诗教开创了以松比德的传统,它使德育实践与美学理想相融合,使人生修养进入了诗性的审美境界.革命前辈继承了松文化的传统,赋予松文化以革命意义,今天的德育更应该继承以松比德的诗性道德修养专题,克服理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德育诗化.  相似文献   
18.
析教育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间对话理论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有学者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关于对话式教育或教学的论文发表有30余篇,其中包括《对话:教育交往关系的合理阐释》、《论大学师生对话关系》、《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对话教学初论》、《师生:特殊的对话者》、《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对话:师生关系的新概念》等等。当今对话理论强调了师生互动,意在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然而,当今对话理论"见人不见物",完整的对话教育应该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状况的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仅仅把素质教育作为对应试教育纠偏的策略性手段,这种素质教育的视野就未免显得狭窄。诚然,由于素质教育是从应试教育“脱胎”而来的,它的话题始终与应试教育联系着。但这就容易使人们产生认识误区,似乎没有了应试教育状况,素质教育也就是多余的了。实际上,即使解决了应试教育问题,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始终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理论认识有两种无限:一种是真无限,它是不断地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逼近过程;另一种是假无限,即探讨陷入无止境的劳作与无止境的困惑局面。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假无限,“热点”问题(虽不全是)常常就是“盲点”和“乱点”,研究文章越写越多,越多越惑,越惑越要探讨,越要探讨就越写……于是乎纸上加纸,空言相续,产生了一些教育理论的虚幻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