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新中国特殊教育为特殊儿童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受教育学生数量和办学质量上还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当前,支持特殊教育重在提供条件保障,共创幸福美好未来应让特殊儿童先幸福起来。  相似文献   
62.
和谐社会需要健康心理作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本文首先探讨:心理健康软环境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青少年心理健康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概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支持系统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3.
早在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S·Kirk提出了“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概念,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阶段智力正常、学业不良的学生,在中国常被译为“学习困难”。尽管学习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综合以往研究可以看出,学习困难是指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  相似文献   
64.
研究生入学能力倾向测试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科研能力倾向(科研心理潜能)是科研创新能力的根基和生长点,在整个科研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研究生...  相似文献   
65.
幸福教育主力靠教师,骨干靠班主任,统领靠校长。日前,中国教科院驻鄞州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联合幸福学校国际联盟分别研发了《幸福课堂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幸福班级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幸福学校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为幸福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为进一步将幸福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师、班主任、校长的幸福教育能力,促进幸福课堂、幸福班级和幸福学校建设,培养名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双方再度联手开发出幸福教育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培训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66.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14期第三讲中,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怎样发展壮大的,概括为“三高”,即高起点诞生,高质量成长,高效率传播推广。之所以迅速发展并快速成长,主要得力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010年以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转型升级。主要表现为三大势头:向教育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转型升级;向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转型升级;向教育的课程重心“现代核心素养”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7.
再论科技进步与高教评估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科技进步与高教评估变革孟万金自从笔者在《江苏高教》(1996年第6期)提出“科技进步与高教评估变革”这一时代课题以来,随着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及中国高教评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教评估变革面向科技进步的必要...  相似文献   
68.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0期,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发展观。接下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往哪里走?预期结果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方向和目标。通常,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究竟走哪条路更便捷?这就需要明确方向;能否最终到达“罗马”,这就是目标。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始终缺少坚定正确的大方向,因而对终极目标缺乏远见,往往混淆目标与方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缺少高度,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首先要明确其大方向与总目标。下面,我们先审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与终目标,然后分别探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和终目标。  相似文献   
69.
我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社会转型,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只有坚持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肩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成为引领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灵魂,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70.
本刊第18期,我们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观,即"动态心理平衡".如何形成、保持和提升心理平衡?这就涉及到心理发展问题.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不断扶正祛邪的过程,是矛盾不断运动的发展过程.既指从小到大不同年龄阶段纵向的心理发展,也指同一年龄阶段横向的心理发展.可以是个体自身的心理发展,也可以是种系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一方面像地球自转一样,实现自己心理的纵向发展;另一方面,像地球公转一样,承继并兼容种系心理的历史积淀.人的一生,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矛盾,这些特殊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不仅推动了心理发展,还形成了不同时期本质的心理特征,这些不同质的心理特征就构成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质就是促进心理朝着积极方向健康发展,因此,不同的心理发展观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内容、过程、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