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685篇
科学研究   28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47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给出了不定积分的两种求解新方法,结合实例讨论了这些方法在不定积分求解中的可行性,对快速正确求解不定积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2.
“亲其师,信其道”出自我国古代教育文献《礼记》。它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倡导和终生实践着的一条教育教学规律。据史书记载:伯牛生病,孔子亲往探视;颜渊病亡,孔子痛哭不休;虽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孔子能一一说出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和才能。正是因为孔子热爱自己的学生,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学问、良好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的无限热爱和敬仰。学生蜂拥而至,纷纷跟着他学习知识、研究学问,从而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光辉的新纪元。 “亲其师,信其道”即敬重老师,亲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亲其师,信其道”是一条教育教学规律,它揭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一些农村、山区学校教师性侵犯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猥亵、强奸女生的案件屡屡发生。这不仅给受害学生幼小的心灵和其家庭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而且严重败坏了教师“为人师表”的公众形象,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给一些相关学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副面影响。它给我们农村学校管理敲响了警钟,引发我们的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54.
实验用品: 圆底烧瓶(500毫升)、双孔橡皮塞、玻璃尖管、胶头滴管、烧杯、乳胶管、乳胶管夹。  相似文献   
55.
56.
实现师生课堂互动是对现代语教学的新要求。互动,才能发疑;互动,才能激趣;互动,才能创造。互动的语课堂教学常因学生的激情进发而高潮迭起,节奏鲜明。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示学生创造精神和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大舞台,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人关怀。语教学,应努力让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57.
课堂教学是电工基础教学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堂受时空限制,教师必须注意在有限时间内准确而迅速地传递知识信息,灵活而有效地训练学生诸方面的能力,努力将每一堂课上丰满上充实。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节奏与容量。教者若能把课堂教学节奏与容量控制好,必能大大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对课堂教学的职能必须有新的认识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的课型大多数是以平堆居多,以平面展开最为常见,以单打一的知识传授最为手熟。尽管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58.
论课堂教学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教学艺术的三种境界出发,全面探讨课堂教学艺术的本源及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59.
60.
法西斯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两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实践运动,前者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政纲核心,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争夺生存空间”的思想指导下,发动了有史以来人类损失最为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后者更多的是伊斯兰世界现代化种种努力不断遭受挫折的一种反映,尽管它们中某些激进派别的暴力倾向也给世人留下长久难忘的印象,但二者在政教关系、国家体制,特别是民族主义观点和价值认同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