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技高师师范生的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程,但该课程教学效果与设置该课程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有必要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课程定位作一深入探讨,明确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优化教材结构、内容和特色,实现整合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师范性与操作性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2.
近年来,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课题。一些学者发表了不少高水平、有深度的真知灼见,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识,而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错位与混淆。这既不利于我国道德教育的深入实施,也同样妨碍心理教育的蓬勃开展。对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两者关系的理性认识是顺利进行心理教育和进一步加强、改进道德教育的前提与必要条件,而道德教育与心理  相似文献   
193.
现代人性观与心理教育人性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性假设是构建心理教育范式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从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性是不同心理学学派间争论的焦点之一,有认同也有分歧。就心理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而言,心理教育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因此,重塑现代人性是心理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4.
职校生心理问题与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当代职校生心理问题与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其切入点和途径在于探讨当前职校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多发易发的主要原因,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5.
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科学的班集体建设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完善也有利于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可以说,学生个性发展与班集体的形成、发展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班集体在我国,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但班级并不都是“班集体”。所谓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的联合体,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以儿童与青少年为主体的具有崇高的社会目标、以亲社会的共同活动为中介、以…  相似文献   
196.
网络文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7.
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表征与青春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后职校生这一特殊青年群体的诞生,挑战着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管理制度和实践策略.青春期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教师要理解90后职校生青春期的心理世界,实施科学的青春期教育,与90后职校生携手走过青春期,追求职业教育管理的艺术与智慧.  相似文献   
198.
学校心理学是德国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其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德国学校心理学家是公共教育事业和教育培训事业的协同设计者,具备一致的职业形象.德国职业心理学家协会正在积极应对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危机,为学校心理学家寻求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9.
90后职校生青春期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后职校生这一特殊青年群体的诞生,挑战着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管理制度和实践策略.青春期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教师要理解90后职校生青春期的心理世界,把握其性心理发展特征,实施科学的青春期教育,与90后职校生携手走过青春期,追求职业教育管理的艺术与智慧.  相似文献   
200.
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视角.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内核.学校心理教师要选择和建构积极取向的心理教育范式,树立积极的人性观、健康观与发展观,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和乐观心态,形成积极的教育风格和人格魅力,扮演积极的心理教育者专业角色,建立积极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握积极实践的专业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