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代梨园弟子的产生与沿革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园弟子产生于开元二年,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唐玄宗歌舞娱乐的需要,从梨园弟子产生到“安史之乱“之前的这段时间为梨园的全盛期.梨园弟子在安史之乱中奔散,肃宗收京后,梨园得以重建.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取消梨园的设置,剩余的梨园弟子都归到太常寺.晚唐末年,梨园弟子消亡殆尽.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集杜诗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各具特征。北宋中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王安石在他的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诗,黄庭坚的集句诗也多使用杜诗。这个时期集杜诗的特征是在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甫诗句。南宋前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杨万里写出了完整的集杜诗。南宋后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宋代集杜诗的高潮期,文天祥取得了集杜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并开创了集杜诗入乐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宋初相当数量以富贵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催生了唐诗格和《二十四诗品》对诗中"富贵"的理论探讨,并由此催生了以宋人"富贵"批评的形成。"富贵"批评以"气象"论诗,着眼诗句或作品深层次的风神气貌,它上承唐人诗学批评中的物象理论和"体"、"格"理论,又涉及到文学批评中的形神关系理论,并认为适当用典是作品具有"富贵态"的必备条件,这是宋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求雅的理论表现。"诗能穷人"及与此内容相关的大量诗谶影响下的创作心理是"富贵"批评形成的心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韩成武的杜甫传记新作,采用新的写作力法和新的角度,把对杜诗的新解、欣赏与杜甫的身世很好地结合了起来,纠正了不少对杜甫、杜诗的误解和不恰当、不正确的评价。作者笔端常带感情,使读者了解到诗圣的真实面目。这种新方法与新角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同屈原的《离骚》等作品相比,《天问》是充满理性的。《天问》的学性不强,但是它对后世学产生影响却并不小。受《天问》以问谋篇的形式的影响,后世产生了一批模拟《天问》的作品,并出现了“问对”这种新的体和“天问体”诗歌。同时,《天问》也对后世诗歌和个别言小说在内容上产生过影响,并刺激了后世诗人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在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情况下,尚存在着以秦观、张耒为代表的宗唐诗风。秦观诗明丽富有情韵,张耒诗平易舒坦,均有唐人风韵。秦观、张耒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江西诗派的不良风气,对宋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受其影响,南宋前期杨万里的“诚斋体”以及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诗作都带有明显的宗唐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宋诗歌向唐诗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内教坊及相关问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宫廷中的内教坊产生较早。除去在战乱中受到一些冲击,它几乎是和唐王朝保持始终。内教坊在组织上可能分为雅乐部分和俗乐部分,最高的乐官由宦官担任。低级的乐官则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等。普通的乐工则称为“弟子”。除了俗乐以外。在内教坊中还有雅乐。俗乐用于宫廷日常娱乐。雅乐则在由皇后参与的礼仪中使用。翰林内教坊是内教坊之外的另一机构,与内教坊无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们一向有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传统,那就是通过对作品的笺订、评点和对作品的本事的反复考察等手段和方法,努力去还原作品产生的原始状态,以达到和实现对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尽管中国传统的文学解读理论包括了“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两个不同的方面,但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9.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北宋初期的王禹偁是最早较多使用杜诗典故的诗人。北宋中期的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部分诗人都大量使用杜诗典故,苏轼是北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江西诗派也普遍喜用杜诗典故,江西诗派中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