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弧度制是除角度制外另一种度量角的重要单位制,溯源弧度制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改进弧度制的教学。弧度制发展的驱动问题是“统一弧长与弦长的单位”,主要经历了“探索弧长与弦长的对应关系——弦表的诞生”“统一弧长与弦长的单位——用弧长单位(角度制,60进制)度量半径”“统一弧长与弦长的单位——用半径单位(10进制)度量弧长”三个时期,其间也发生了从弧到角的转变。得到以下教学启示:以60进制角度制单位换算的不便凸显弧度制引入的必要性;可以通过实现三角函数自变量与函数值相加、简化扇形弧长和面积公式凸显弧度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2.
<正>一、引言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1]。深入挖掘概念的本质,实现从表层记忆走向数学理解,是概念教学的切入点,也是深度学习的生长点[2]。关于比,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差比,求两者之间的差,如比较15和5时,“15比5大10”是差比;二是倍比,求两者之间的商,如“15比5为3”。两个“比”的意义不同,而本文所聚焦的“比”特指倍比。倍比突显了比概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比概念的核心。然而,部分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比的本质,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以401名9~14岁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心目中的独立随机序列,结果发现:儿童基于已有的概率知识与生活经验等,描述出随机与不随机两类序列,给出的理由可以分为5类。进一步分析表明,依据直觉、动手试验或生活经验的儿童,比运用模糊的概率知识的儿童描述出更多具有随机性的序列。因而,动手试验,收集数据,通过数据感受随机性,进而...  相似文献   
3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第二学段的概率内容一再调整,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数学老师普遍反映概率部分的内容难教,要么太容易,要么太难,对儿童的理解很难把握。学习概率,儿童要从已经习惯了的确定性数学思维方式向随机性数学思维方式转变,而这种转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35.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习的"体验之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如果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向数学学习的"结果知识",那么"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则指向数学学习的"过程知识".因此,数学的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基于对数学"过程知识"  相似文献   
36.
巩子坤 《江西教育》2009,(10):24-25
三、重构:基于对探究目标的分析探究学习路径 我们来分析一下人教版教科书有关该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图2)。  相似文献   
37.
与以往数学课改相比.本次课程改革变化之大、影响之广、反响之多前所未有。在经历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之初的“众星捧月”“一片大好”以及后来的“问题凸现”“意见四起”之后,国家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成立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着手对它进行修订。这是一次理性的回归。本文对数学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综合专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8.
课程目标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依据,更是课程评价的准则.因而,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立课程目标.关于课程目标的制定,国内开展了丰富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较多的是宏观的思辨研究,缺乏微观的定量分析;这些研究较多的是凌驾于学科之上的研究,缺乏基于学科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9.
理论分析表明,由于负负得正这类知识具有超验性与合情性:负数超越了学生的日常经验,具有超验性;“负负得正”难以进行形式化的证叽具有合情性.因而,负负得正具有难以理解的特性.而调查研究表明,要说明什么是“负负得正”非常容易,但要说明为什么“负负得正”,就非常困难了.我们选取山东省某市的两所城镇中学作为研究、调查的学校(这两所中学在当地的排名为1、5名),从这两所学校分别选取成绩中等的7年级班级各1个,  相似文献   
40.
本文基于理解理论,重新审视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实证证明,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具有困难性和有限性。因而,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适切性。数学课程标准不可笼统地说“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要说明什么是有理数乘法的意义,何谓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的水平层次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