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原因很多,其中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不够理想;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够高明;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等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经济集中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增大的过程:国家日益干预经济生活;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和动因危机,断言晚期资本主义是一个充满危机的社会;为消除危机。他构思了一个以合理的交往行为理性为基础的生活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33.
学分制语境中以人为本的教材建设与管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学校的教材建设和教材管理也应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和服从学生市场选择的理念。  相似文献   
34.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而且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作为沟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间的桥梁,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利益分化、群众信仰缺失、大众化推行的理念和方式的不足等挑战,其原因在于生产方式的变化、体制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遵循归属感原则、实事求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民主平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以正确的对策和措施去推行,才能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6.
马克思危机理论研究具有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对西方危机理论的评介,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对中国危机问题的思考,以及2007年至今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系统研究。该研究存在三个焦点,即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考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审视具体危机问题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研究。当前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涉及马克思是否有危机理论,马克思危机概念应当如何界定,以及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中国化与时代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7.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研究生创新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素质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统一。能否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影响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在研究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作用,对提高研究生创新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一个没有根本利益对抗的社会,一个富裕但贫富差距不大的社会,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创新活力的社会,一个人员充分流动的开放的没有等级的平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从相应的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9.
本文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认为从事“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的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素质教育内涵,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高度领悟爱国主义的真谛,真切领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采,认真赏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艺术,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40.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我们生活中就常遇到“前苏联”这个词。直到今天,它还时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中。笔者认为:“前苏联”的“前”字应该删去。首先,在大多数地方出现的“前苏联”实际上完全可以用“苏联”代替,“前”字在此是多余的。“前苏联”意思是“往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