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对体育专业篮球专选课引用联赛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采用联赛制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对97~98赛季CBA甲A联赛12支球队132场比赛的投篮命中率、篮板球、盖幔、助攻、抢断、失误、得分、失分等八项攻防指标进行聚类统计、并对各聚类指标的差异性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运用等级相关法对聚类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客观反应了各队技战术综合实力,表明应用Q型聚类对球队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2支参赛球队进行攻效率与运动成绩高度相关,运用秩物比可以综合评价队进行进攻效率。  相似文献   
133.
对CBA、NBA96-97赛季得分、篮板球、盖帽、助攻、抢断五项技术前20名选手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揭示中国球员与世界优秀球员的形态差异,为以后训练、选材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4.
欲探讨社会公器,首先要从概念上认真进行一番界定.究竟什么是社会公器?社会的含义是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公器实际上成为工具的同义语,是一种手段,一种载体,一种媒介.但是这一工具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即是体现在为社会公众所掌握,同时为公众利益而服务上面,具备了这样的性质的工具我们才可将其称之为"社会公器".  相似文献   
135.
针对新民歌这一音乐形式对大学生审美意识所带来的影响而进行的粗略探讨,希望透过对新民歌的学习,让大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与背景,这对提升大学生自身审美思辨能力,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顾坚是兴化作家群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为“青春三部曲”——《元红》、《青果》、《情窦开》。这三部作品运用着纯朴的方言,轻轻诉说着青春成长的阳刚与激情,深深地传达着对故乡挚爱与感恩。方言情结、青春情结、乐土情结共同融合成顾坚的兴化情结。  相似文献   
137.
张冉 《考试周刊》2011,(66):58-58,219
本文讨论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指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8.
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是美国教育法中里程碑式的案件。本文以弗吉尼亚州为例,分析了布朗案实施过程中抵制力量所使用的三个政策工具——学生派位制度、以"介入权"为标志的源于州权利的对抗、"选择的自由"。资料来自弗吉尼亚州议会和政府的史料、布朗及布朗案后一系列的法院判决、美国地方和国家媒体的报道以及相关的美国历史研究。分析表明,政策的执行并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简单过程,而是具有"纵横交错"的互动特点。  相似文献   
139.
杨航  张冉雨 《东南传播》2016,(10):57-60
奥运会作为全球第一大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通过全球媒介,集中向世界传递了主办国的符号元素与国家形象。本文采用DIMT符号体系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1]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进行"D-言"、"I-象"、"M-意"、"T-道"符号传播层次的梳理,分析各自的历史呈现策略、文化传播策略、人物-国家关系、城市-国家关系、灾难原素以及政治传播等符号表达。通过对比与参照式解读发现国家形象在符号传播中的异同,建议编排策略中应关注逻辑性与受众接近性。  相似文献   
140.
由于实践观的缺失,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未能正确、全面地揭示出人的本质,只有马克思在分析和批判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本质观的真正变革,指出实践是人的最深刻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