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印度和中国都是亚洲的人口大国、教育大国,但是印度在远程教育上由于能够从本国实际出发来合理引导,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印度的远程教育能根据社会需求来整合社会资源,允许私立远程教育机构的存在并支持他们的发展,比如远程家教已经成为印度新兴的产业,这样就对印度的教育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印度远程教育最新发展的特色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模式提出建议,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92.
网络信息的爆炸性扩张已经成为既成事实,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化如果管理和利用不当就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建构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中国网络文化安全的政策法规建设,对于安全防范系统体系结构和系统平台的开发、网络文化监控系统的研制和网络文化安全预警平台的研发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3.
范式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对范式的研究可使领域内的主题、工具、方法及前提等更为清晰及完善。本文以教育范式的转换为研究基础,展开对教育技术范式转换的探讨,认为当前的教育技术正处于教学支持范式向学习支持范式转换的过程之中,进而对与范式转换密切相关的各个关键要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94.
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提高网络教育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关学习技术标准的标准化组织一直致力于网络教育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本文在阐述构建网络教育服务质量保证标准的研究目的、现实意义、主要范畴、研究思路、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概念模型和服务质量要素,并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确定了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为进一步制订网络教育服务质量保证标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总额不足、缺乏保障机制等一直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建立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投入机制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有投入机制,剖析了各国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方式,讨论了现阶段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投入机制在我国实施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投入机制的政策建议: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立法、建立国家基金、保护企业积极性等,期望为改善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投入制度,建立可持续投入机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6.
中国网络文化安全推荐信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杨文阳  张屹 《情报杂志》2008,27(5):64-66
随着我国网络文化的急剧扩张,如何保障网络文化安全是目前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并构建出了网络文化安全推荐信息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政策法规建设、安全防范系统体系结构和系统平台的开发、网络文化监控系统的研制和网络文化安全预警平台的研发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7.
通过污泥的综合利用、填埋、投海等几种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的分析,指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应立足于各地实际,在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处置与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98.
99.
美国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方案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是教育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其各个大学教育技术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本文拟从美国教育技术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研究和探索新世纪美国大学教育技术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与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
张屹 《上海教育》2023,(Z2):84-85
<正>创新素养是指人为完成某项创新活动基本过程形成新思维、新认识、新观点,新发展、新成果等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实践技能和身心品质。中小学生的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掘了同年龄段学生未采用过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在数学解题中另辟蹊径,有新颖解法或者一题多解,对其他学生有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其次,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了自己过去未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对自身有突破和激励作用。数学创新素养的培养是发展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主要表现在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既能够独立地思考、分析,又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非同寻常的解法。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课改推进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