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约两年前的一个早晨,突然接到同事来电,说有位"显峰冷言"的读者找我。我照着同事留下的号码拨过去,接电话的是位声音苍老的先生。他问:"我看了五年‘显峰冷言’,不知你有没有出集子,想买一本。"五年?我挂了电话,才回过神:  相似文献   
42.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兴趣、意志等.情感、兴趣是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意志是克服学习困难的重要品质.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他凭着那永无止境的好奇心,登上了科学发明的高峰;陈景润也正是痴迷于数学才摘下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相似文献   
4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上语文课,喜欢将趣味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趣味中习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这大概叫寓学于乐吧。我讲“双关”,大致过程如下———先出一道数学题:张三托李四带点钱给远方的妻子。李四将50元钱给了张妻。顺便交给张妻一封信。张妻打开信一看,加思索,便说:“李大哥,钱不对吧?”原来张妻看的一封信,没有文字,是一幅图。图上着一棵树,树上有八只八哥,四只斑鸠。看了这一幅图,你算出了钱数吗?这就是我出的一道数学题。我上的明明是语文课,可我先出了一道数学题。这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吸过来,一个个张…  相似文献   
44.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加德和鲍尔曾经指出:兴趣是一个含有许多因素的非分析性术语,但通常它是指材料的强化性质,或是指儿童认识到学习教材对于达到不同课程分数的某种可清楚认识到的目标来说,有其明确的工具性价值。这里,希尔加德和鲍尔所说的兴趣,其第一层含义是指“直接兴趣”,第二层含义则是指“间接兴趣”。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具体的认识,关键是培养其中的“间接兴趣”,但“间接兴趣”的培养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够完成的,而是必须通过某种手段让…  相似文献   
45.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写出了一种非常真挚与至诚的爱.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细致的刻画,集中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文中,作者对父亲语言的描写惜墨如金,只有四句话,但寥寥数语却取得绿叶衬红花的效果,使"背影"更鲜明,这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46.
有没有想过,当有一天耕地变得越来越少,或者干脆消失了的时候,你吃的蔬菜、水果,甚至面条、米饭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47.
一位中学生说:“中学生的作文是否都需要老师改呢?我认为:不必。我认为,老师给学生批作文,最好对文章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权衡、推敲、修改。老师采取答疑解难式。错别字或文字不通处,可划一红杠,让学生自己去改正。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智力,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番话是很有道理的。几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班里进行了作文评改试验,收到较显著的效果。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48.
《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多注释为“民风”,认为是避李世民之讳。其实,柳文中用“民”用“世”比比皆是。如:“观民风”(《永州铁炉步志》)、“凡民之食于土者”(  相似文献   
49.
最近,一则报道让中国科学院"躺着中枪"。该院新闻办紧急发表声明称:某报就"2013全球腐败舆情表"相关新闻进行报道并表示"由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世研民意公司(CRC)代为调研"一事,经核查,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属企业中无此公司,此信息有误。(《北京青年报》,7月15日)打开网络,类似的"辟谣"让人眼花缭乱,如坠云雾里。此前有消息称,北京市多家网络  相似文献   
50.
批评是不是一定就要疾言厉色?显然不是。那么新闻报道中,批评报道如何表达立场?如何在倾向性明确的情况下做到客观真实?尽量核实、尽可能给被批评者说话的机会、尽量在表达上客观准确……这些的确重要,但是如果把被批评的事实像讲故事一样,不加任何评论却有选择地讲出来,效果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