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松嫩平原主要土壤反射光谱特性、探讨该区土壤参数光谱速测方法,利用地物高光谱仪室内测定松嫩平原农安县主要类型土壤的光谱反射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参数与土壤光谱反射率及其数学变换形式的关系,并得到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⑴ 有机质是松嫩平原主要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区域(母质、气候等)的差异,即使同类土壤的反射光谱特性差异也很显著;⑵ 铁对松嫩平原农安县主要土壤的反射率光谱特性的影响较小;⑶ 基于反射光谱特性的有机质含量模型可以用于该区有机质含量的速测;⑷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总氮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可以部分揭示土壤总氮含量状况。  相似文献   
72.
2000年~2006年东北地区植被NPP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东北地区作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分析其植被生产力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对东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2006年,我国东北地区植被年NPP主要集中在(200~400)gC/(m2·年)区间,平均值为400.85gC/(m2·年),高于同期全国植被年平均NPP(360.97gC/(m2·年))11.02%。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等森林分布区年平均NPP较高,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业区及呼伦贝尔草原东部草原区次之,而呼伦贝尔草原西部草原区,松嫩平原西部的农牧交错区及内蒙古赤峰市农牧交错区年平均NPP最小。对东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年均NPP分析,针阔叶混交林年均NPP最大,草地年均NPP最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东北地区2000年~2006年年均NPP变化特征以基本不变的趋势为主,年均NPP增加的面积略高于减少的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30.51%,减少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7.43%。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植被NP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植被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是影响东北地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在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以《机械制图》教学为例,介绍了应用华腾魔眼(AR)手机APP实现信息化教学过程。文章主要介绍了华腾魔眼(AR)扫描生成的可调整三维实体图形在课堂中的应用过程,该手段可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并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应用2007年8月29日Landsat-5 TM多光谱影像,在现场实测支持下反演石头口门水库水质参数.在对室内水质实验获得的20个样点的7个变量进行集群分析(CA)与主成分分析(PCA)的基础上,建立起水质参数多元估算算法,最终将算法应用于影像生成石头口门水库整个区域水质参数空间分布专题图.  相似文献   
75.
水仙花     
  相似文献   
76.
张柏剂 《软科学》1991,5(4):51-54
<正>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进  相似文献   
77.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为主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但是,湿地资源的退化现状使得人们对于保护区的有效性产生了疑问。本研究借助于RS与GIS技术,利用1954年、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保护区内各功能区、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54年~2004年,湿地面积由414.98km2减少为269.9km2;保护区建立后湿地面积仍持续减少,年变化率由0.79%降低为0.73%;湿地破碎化程度并不严重,主要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类型;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减缓了核心区内湿地的损失速度,对实验区与缓冲区的作用则较为薄弱;与其外部的两个缓冲带相比,保护区内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比较显著;湿地的萎缩退化严重影响了鹤类等珍稀水禽的生境质量,导致其繁殖效率与种群数量发生波动变化。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是导致湿地退化的自然驱动力,人为干扰以及保护区自身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保护区对湿地资源发挥有效保护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8.
基于MODIS数据的三江平原土地覆被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翠  张柏  宋开山 《资源科学》2009,31(3):515-522
本文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以250m空间分辨率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为数据源,通过基于Savizkky-Golay滤波重构高质量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并对滤波后的NDVI数据集做主成分变换,通过分析前6个主成分的各时间点的因子载荷曲线,提取地表不同植被类型物候信息的总体差异,采用“分层非监督分类法”,由简到繁,由主类到亚类,逐级分解,最终得到三江平原土地覆盖类型。分类结果表明:旱地、水田、草地、湿地、落叶阔叶林及水体的分类精度均在88%以上。而由于混合像元问题,针阔混交林与居民用地的分类精度较低。对研究结果定性评价发现,基于MODIS/NDVI数据集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与三江平原实际土地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与MODIS土地覆盖产品相比,在类型识别和空间位置精度方面有本质性的提高,尤其是林地类别和居民用地的识别。本文的分类结果体现了三江平原土地覆被分布细节信息,说明本研究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分类方法在三江平原土地覆盖制图中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采集松嫩平原典型类型土壤样本252个.室内条件下测定了风干后土样的光谱.对原始光谱数据作预处理后,分别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均可满足有机质含量速测要求,但偏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模型更具稳健性.  相似文献   
80.
大庆作为靠自然资源(石油、草原、耕地)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地区之一,具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剧烈的特点。利用大庆市5个时段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分3个阶段对大庆市三大产业产值和土地利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并且计算了大庆1992年至2001年的大庆市区及4个县的产业工业化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系数。根据典型相关分析及耦合系数的结果,对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产业结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大庆由于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独特的特点,土地利用变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受工业产值,特别是与石油有关工业产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