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石门近距离煤层群揭煤存在捌煤工艺复杂,难度系数高,揭煤工期长,突出机理不明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盐井一矿+10m-石门K6-K11煤层近距离煤层群联合揭煤工艺进行分析,在揭煤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各项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既降低了因煤层间趴离过近引发相邻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可能,又缩短了揭煤时间,达到了安全、高效的效果.为其它类似条件下高瓦斯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石门揭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一、关于极大单调映射的广义伪单调性的注记在文献[1]中,关于极大单调映射的广义伪单调性是由 T 极大单调,且 D(T)=X,则 T 伪单调,而伪单调性保证了广义伪单调性,但这里必需 D(T)=X。例如设 T:R~1→(R~1),D(T)=[a,b],  相似文献   
23.
在特殊目的英语(ESP)中,调查和分析研究对象的需求是一个重要且不能忽视的过程,这被称作需求测试(Needs Analysis)。笔者在开始一对一的ESP培训前对学习者进行了需求测试。从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方面收集和分析信息,调查发现写作是学习者最大的需求。这对培训的课程大纲、教材甄选和讲授方式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铺垫作用。除此之外,文章也试图指出大学ESP英语教学的缺陷。  相似文献   
24.
张渊 《物理教师》2009,30(6):41-42
本文主要以“物理与环保”研究性课题的设计为载体,就如何结合物理学科知识,从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和生成研究性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5.
研发型团队组织创造力的成长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研发型团队的激励过分注重需求激励、目标激励、期望激励和公平激励等内部性激励,忽视了强化激励的作用。隐性知识是研发型团队的主体性知识资本,知识转化是研发型团队的主导性知识行为。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和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研究可以揭示强化激励在组织创造力培育目标上的微观促进机理,发现对隐性知识转化的优势促进路径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强化激励的深化和拓展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表明:正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存在促进作用,负强化激励仅对知识外显化存在促进作用,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和内隐化对组织创造力的成长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茶薪菇原生质体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并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诱变育种工作.实验表明,培养5天的茶薪菇菌丝体酶解3小时原生质体数目达到最大值.原生质体经紫外线照射20秒,致死率即达70%以上.再生菌株经筛选后,原生质体再生株C16和诱变株C304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2.7%和17.9%.  相似文献   
27.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是晚唐大诗人杜牧在其文赋代表作《阿房宫赋》中的描写。该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从问世近1200年来,素有“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赋中还有“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样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叹惋。霎时间,项羽便成为毁灭阿房宫这一文化瑰宝的罪魁祸首,落下了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28.
折飞机     
张渊  王静波 《早期教育》2001,(22):26-26
材料:易拉罐4只.长为易拉罐高4倍、宽同易拉罐圆周的彩图1幅,双面胶、透明胶带纸若干。  相似文献   
29.
张渊 《大学时代》2006,(9):170-171
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真正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意识和生命活力得到全面拓展;真正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班集体充满成长气息;让课堂充满智慧挑战;让学生充满生机勃勃,最终使学生真正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30.
张渊 《内蒙古教育》2002,(10):37-37
一、重视“学会做人”学习新知时,注意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成为思想者、发现者,并为他们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我问学生:“对于课中的人物表现,你们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同学都对邱少云赞不绝口,有的说他意志坚强,有的说他有集体观念,有的说他有极强的纪律性,有的说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这些说法各具见地,我很满意,觉得这堂课有很大的收获。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他接着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我眼睁睁地看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