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2009年9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1989年开始评选,每四年评审一次.它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称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总体上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2.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双重任务.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和成人教育研究,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日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2009年度立项课题名单公布,作为其补充,第二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名单与第三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名单相继公布.对其加以梳理,也能够看出当下我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的现状与热点.  相似文献   
63.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信息服务。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相似文献   
64.
2008年3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的通知》。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等115所中等职业学校被认定为新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国重中职学校)。自2004年以来,教育部已经认定了五批共1860所中等职业学校为国重中职学校。通过国重中职学校调整认定工作,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65.
从历史深处走来——中国职教期刊的发展与现状中国职教期刊的诞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是向西方学习、救国图强的产物。100多年前,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社会演变,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一批思想先导者,睁眼看世界,率先发出要求变革和向西方学习的呼声。一批积极鼓吹现代教育思想的期刊,作为思想启蒙的有力武器应运而生。图1展示的分别是创刊于清王朝末期1909年的中国第一本教育期刊《教育杂志》以及创刊于民国初期1917年的中国第一本以倡导  相似文献   
66.
2011年4月20~22日,全国农村职业教育试点省份座谈会暨部分中心城市农村成人教育协作会在北京大兴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领导,各试点省份教育厅有关负责人,相关职业院校校长以及专家学者共计85人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67.
2023年12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论坛以“集聚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就强化职教发展模式交流互鉴、创新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共创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新范式和加强职教智库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68.
2010年10月28日,总投资6.92亿元,占地40公顷、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包括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公共教学楼、公共实训中心、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等20栋单体建筑,可容纳在校生1万人的长春汽车高专新校区一期建设工程正式竣工.  相似文献   
69.
新中国成立后,孙起孟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担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0.
品牌:民办职教生死之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昨天,我们饱尝创业的艰难,几多感慨,几多收获; "今天,我们面临转型的抉择,几多困惑,几多欣喜; "明天,我们满怀开拓的信心,几多激动,几多企盼! "院校、培训、资本、运营,让我们携手并肩致力打造品牌; "企业家、教育家、学者专家,让我们群策群力共创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