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问题与改革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管理模式行政化、考试内容与方式不科学、录取标准单一等问题,甚至存在有违道德与法制的行为,破坏了我国高级人才选拔的科学性。为此,借鉴美国GRE模式,提出扩大招生单位自主权、改革考试内容与方式、废除保送与单考等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但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元素”仍有不足。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创造提供了依循。基于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需要在微观上为之提供合理的实践机制,而大学集群治理在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治理主体、文化建构等各维度上集中反映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逻辑,因此是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机制。这也意味着,探索实施大学集群治理是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13.
树立适合本科教育的大学理念,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制度转型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建立和完善常规管理体系,强化教育成本核算和问责机制,刚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加强关键领域的投入与管理改革,以关键领域的提升带动整体发展,则是其立足自身条件、改革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反思——基于文化自觉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文化霸权为特征的西方新殖民主义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基于文化不自觉的单一性、单向度问题威胁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权安全和自主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加强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从制度移植转向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适龄人口低峰的到来将对以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极大压力,部分院校将在生源竞争中遭淘汰出局.但适龄人口低蜂的到来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序配置和教育结构的调整、优化.从此意义上说,适龄人口低峰的到来将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向内涵发展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陪读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陪读正成为一种常见社会现象。大学生陪读分父母陪读和“伴儿式”异性陪读。陪读现象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体系的不科学。陪读不利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化的进程,应该“叫停”。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教强国从根本上要求尊重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规律,构建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促使高等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离高教强国尚远,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高等教育管理背离规律、高等教育体系呈同质化等;高教强国的实现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应实现普遍性与独特性的有机结合,大学逻辑与社会逻辑的和谐统一,以构建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导向,以建立科学的大学章程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异地化产学研合作基地有着显著的资源融合优势,但由于管理体制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基地性质模糊、利益相关主体沟通不畅、管理脉络不清及两地管理成本较高等,影响了基地功能发挥,就此文章提出了明确基地定位、强化利益共享、完善民主决策、简化管理结构及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等改革建议.对于此,将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基地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位小朋友在公交车站向一位陌生大哥哥询问,引出时间教学环节,对话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有利于任务活动的开展。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英语好奇,乐于用英语表达所见、所闻并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共同体,大学具备实现知识创造价值的组织基础。作为专业共同体,大学得以达致以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目的;作为利益共同体,大学在创造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确保各主体参与共同事业;作为价值共同体,大学组织建设具备价值理性的引领;作为命运共同体,大学各主体在共同事业中相互成就。但在现实中受制度模式、传统惯习等复杂因素影响,大学内外部各主体间产生了重重矛盾,师生之间“分道扬镳”,基层组织间“壁垒丛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产生文化隔阂甚至对立,即使是教师也发生了内部群体分殊。这导致了大学共同体的整体性分化,大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基础面临瓦解的风险。重塑大学共同体应是大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这要求进行有效的大学内部治理设计,包括以促进知识发展为治理导向,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实施合作提供共同基础;改变“物化”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文化驱动发展新模式;强化建立组织信任,为重塑大学共同体提供文化和心理基础;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变,促进大学内部组织协同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