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42.
应去除什么样的“热闹”——冷观数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闹”也许是新课程给课堂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但“热闹”是有优劣的。“沉闷”远离我们而去,是否生机与活力就真正来临呢?“热闹”之下,是浮躁,还是深刻?这些都需要冷观与静思。本文以数学课堂的若干教学片段为例,谈点看法,与大家商讨。案例A:“分类”教学片段教室被布置成  相似文献   
43.
缘起长期以来,计算教学给很多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怎样让计算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呢?我曾对此进行了几番探索和尝试,不仅教学效果不理想,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惑与无奈之中。直至我读到特级教师张思明的这段话:“教师不要总是自己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当的,从而自己也能尽早成为‘导游’。”我仿佛曲径通幽般地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继续探索前行的方向,进行了一次更具突破意义的尝试。实践一、准备定向,诱发学习欲望(课件出示右图)师:同学们,今…  相似文献   
44.
时下,我们学习名师的途径主要是听他们的课、读他们的文章,这还不够,我们应该把学习的关注点从“台前”延伸到“幕后”,看看他们是如何酝酿出课堂上的精彩,他们在课前下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功夫”。下面是笔者的三点学习体会,或许能给老师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5.
关于建构主义教学,在国内教育界历来争议不断。争议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建构主义是否算得上一种十分可靠的理论.二是建构主义教学在课堂实践中是否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6.
一般来说.复习就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贯通和应用能力.以达成助推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的复习目标。但在实践层面,师生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却收效甚微。相对而言,这种现象在“图形与几何”总复习过程中尤为多见。如何改变“图形与几何”复习中的低效高耗现象.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三点教学策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7.
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须抓住一个“真”字,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合“学生提问的困境及其教 学对策”的数学教研活动个案,我提炼出了三个主要开展策略真问题是撬动教师投入教学研究的原动力,真实践是推 动教学研究融入日常教学的切入点,真研讨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跳板.  相似文献   
48.
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存在诸多弊端:1.要求的“划一性”,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也不管学生完成时是易如反掌还是困难重重,教师对每个学生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要求“一视同仁”;2.形式的“雷同性”,每次作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书面作业,写写算算,缺少变化;3.完成的“强制性”,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检查,因为“不完成作业就不是  相似文献   
49.
课堂教学是一项蕴涵着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极其复杂的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尽善尽美”的课堂生活可望而不可及,但“让绝大多数孩子过得愉悦而充实”却决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倘若教师本人拥有丰富的教学机智,就能化课堂上的种种“意外”为难得的发展契机,使学生经历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课堂生活,收获独特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拥有教学机智的智慧型教师呢?这里本人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谈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50.
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人员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教师个人反思是同伴互助、专业人员引领的必要基础,因其对客观条件要求不高、简便易行,它已经成为当前校本教研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不少教师因为注重反思且善于反思,迅速成长为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每每读到老师们写的教学反思,我常常为其用情之深,用功之勤,眼光之敏锐,思考之深刻,方法之巧妙而感动和叹服。然而,感动和叹服之余,我也从部分教师的个人反思中发现了一种不良的倾向——消极的教学反思。比如,在听了某特级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