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重视并积极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被视作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在实施中还存在着诸多误区,亟待我们予以辨析、归因和改进。结合一次省级小学数学录像课比赛中参选的37节课,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老师们有所启示。一、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种误区1.从提问发挥的教学效能看,重服务于"教",轻服务于"学"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就能自然生成高质量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92.
一般来说,复习就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贯通和应用能力,以达成助推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的复习目标.但在实践层面,师生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却收效甚微.相对而言,这种现象在"图形与几何"总复习过程中尤为多见.如何改变"图形与几何"复习中的低效高耗现象,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三点教学策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3.
在数学史上,四色问题可谓大名鼎鼎,被誉为近代数学的三大难题之一.从1852年四色猜想的发现和提出,到1976年借助计算机获得证明转而定性为四色定理,历经124年,一代又一代数学家前赴后继,绞尽脑汁,共同书写了一段人类智慧挑战思维极限的历史传奇. 四色猜想的发现和提出源自一次偶然.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葛斯瑞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幅地图最多用四种颜色着色,就足以把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或地区)分开,即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用数学语言表示.就是:"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相似文献   
9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过去数学教学一贯注重"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显然是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两能"到"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缘何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  相似文献   
95.
在数学史上.四色问题可谓大名鼎鼎,被誉为近代数学的三大难题之一。从1852年四色猜想的发现和提出,到1976年借助计算机获得证明转而定性为四色定理。历经124年,一代又一代数学家前赴后继.绞尽脑汁,共同书写了一段人类智慧挑战思维极限的历史传奇。  相似文献   
96.
2007年6月,本刊顾问、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先生路过郑州.来编辑部做客,大家相见甚欢。其间邱先生提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每年做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总结性报告,以回顾一年中的重要活动和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本刊编辑部进行了策划,并延请山东淄博师专的张良朋老师协助邱先生来完成。 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消息后,有关单位和个人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加上两位专家的辛勤和智慧,这篇报告才得以如期完成。但由于我们人力、物力有限,搜集资料的渠道有限,难免会挂一漏万,只能为大家从事小学教学教育研究提供一些信息。我们想把这项工作继续做下去,并且争取做得更好,希望得到小学数学教育界同仁的大力支持.能随时把资料发给我们(专用邮箱:hgyzw@126.com),本刊愿与大家一起.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7.
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人员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教师个人反思是同伴互助、专业人员引领的必要基础,因其对客观条件要求不高、简便易行,它已经成为当前校本教研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不少教师因为注重反思且善于反思,迅速成长为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每每读到老师们写的教学反思,我常常为其用情之深,用功之勤,眼光之敏锐,思考之深刻,方法之巧妙而感动和叹服.然而,感动和叹服之余,我也从部分教师的个人反思中发现了一种不良的倾向--消极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98.
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高涨,“趁热打铁”效果最佳。其实不他们自查原因、寻找对策,促其反要想上好试卷讲评课,只注意“向40然,学生此时最为关注的是自己成省,严以律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分钟要效益”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绩的好坏,并为此而兴奋异常、后悔让他们试卷中的“亮点”充分闪耀,为此,提出四点建议供教师们参考。莫及或垂头丧气,至于错在哪里、为帮其重建信心。就教师主导而言,一、前期准备时,要做好深入何出错根本无暇关注,教师的讲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讲解错细致的试卷分析工作往往化作了学生的耳旁风。小学生例,发掘错…  相似文献   
99.
当代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先生提出了"数学现实"原则、"数学化"原则、"再创造"原则、"严谨性"原则,其深刻的见识、独到的思想、富于建设性的实践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各国数学课程的发展,是20世纪下半叶至今在世界各国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猎猎飘扬的一面伟大旗帜.这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给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推荐过下面这个<比和比例>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00.
“图形的拼组(一)”这部分内容操作性很强,拓展的空间十分充裕,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质载体。因此,在这堂课教学的最后阶段,我特别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纸片自由粘贴创作一幅想象画。我没有给学生提任何具体的创作要求,只是鼓励他们要尽情发挥。我甚至有意不到学生间巡视,怕自己的近距离观看打断他们创作思路的自由伸展。我站在讲桌后禁不住浮想联翩:少了老师的条条框框、指指点点,学生的创意会是怎样的精彩迭出啊。一幅幅的新奇大作纷至沓来,学生的想象力让我惊叹不已。我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