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论“无为而治”领导方式张金岭产生于先秦时期的"无为"思想,经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薪火相传,不断损益诠释,透过二三千年漫长的时间隧道,到今天仍放射出智慧之光。对"无为"思想的解释,角度是多样的,哲学的、政治学的、养生学的,等等。笔者认为,只有从管理学的...  相似文献   
42.
近些年来,两会的开放度透明度越来越大,报道越来越充分,尤其对于晚报都市报来说,由于报道的"规定性"比较少,对两会报道基本上可以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对新闻价值判断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这为评论的选题和写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是基于此,晚报的两会报道计划突出了评论的作用,事实证明,评论在两会报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更加完善了两会报道的信息结构,也为今后评论的编辑和写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3.
如果你自称"共和国公民张三",人家肯定会说你不知天高地厚,口出狂言。但从宪法角度看,"这个可以有"。因为在宪法里,公民和国家机构一样,是国家之下平行的概念。不仅如此,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在宪法里还排在了国家机构的内容之前,这凸显了公民在国家政治格局中的崇高地位。共和国-公民,从宪法的排序  相似文献   
44.
就社会地位和政治功能而言,士大夫构成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与士大夫共同对社会实施统治。宋神宗与彦博的对话足以说明这一点。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可所不便?”彦博回答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电!”士大夫不是  相似文献   
45.
夏天暑热难耐。进城打工的农民为图个凉快晚上干脆在马路边大树下睡觉,媒体受不了啦,指责他们破坏了城市的“明形象”,于是“有闻必录”。民工们伸着大脚丫子在马路边酣睡的“丑态”出现在城市的“晚间新闻”节目里。  相似文献   
46.
当今时代是一个改革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广泛的改革。在如此广泛而全面的社会改革中,教育一直处于整个社会改革的重要位置。经济的发展与振兴都取决于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世界各地,改革和革新都是教育界最迫切关心的问题,改革和革新是今天关于教育问题讨论的主题之一,也是贯穿本文的一个基本论题”。这是1971年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的总报告员查尔斯·赫梅尔在关于世界教育问题的长篇研究报告中的开场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主要国家掀起了一次教育改革浪潮。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开始铺开。…  相似文献   
47.
针对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育优先的原则 ;第二 ,高扬理想主义 ,坚守底线伦理 ,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 ;第三 ,坚持个性化原则 ,让德育面向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48.
在和伊战有关的报道中,有一条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那就是3月31日,美国资深战地记者彼得·阿内特先后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国家地理探索频道”炒了鱿鱼。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NBC在解职声明中说,阿内特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现在仍留在巴格达的他接受了伊拉克官方电视台的采访,尤其是在战时,他不应当在节目中发  相似文献   
49.
最近看方汉奇先生《新闻史的奇情壮彩》(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引文均出于此书)一书,读了内中《邵飘萍是共产党员》一文,让我思考了很多文章以外的东西。先引述一下方先生的主要意思。方文说:“邵飘萍的政治面貌,从他1926年被害以来将近半个世纪,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一般都认为他是一个进步的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把他列入中国资产阶级新闻记  相似文献   
50.
爱国的方式     
常常能看到或听到那些走出国门为国争光的人(比如拿了世界冠军的运动员)讲述自己如何为国争光的报道或报告,其中充溢的爱国主义激情,着实令人感动不已;可感动之余,也容易使普通人产生浓浓的自卑感,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那样骄人(当然是外国人)的业绩,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这自卑可能在许多情境之下都会冒出来,比如,当人们看到那些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回来报效祖国,看到那些在海外拥有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的学者“毅然回国”的先进事迹,在体验那种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因为那样的“高难动作”,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自卑久了,在潜意识里便产生了这样一种不该有的“三段论”:爱国是需要很特殊的本领的,我没有很特殊的本领,所以我没有资格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