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CAI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程度对于帮助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形成良好化学思维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部分实验仪器使用复杂或实验方法的问题使得某些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因而化学教师无法有效演示这类实验,学生亦无法正确理解这类实验。而且,就是具有较好演示效果的部分实验,也因为学生只能看到宏观现象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过程而无法理解化学本质,导致化学实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多媒体 CAI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 C…  相似文献   
12.
当代理科师范教育改革概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探讨了当代师范教育革新发展中理科师范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变革的进展及其趋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STS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其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科学教育专业,探讨了STS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确定了STS教育课程的目标,并从课程主题的选择、章节的排序以及内容的组织三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部分高师院校的通识课程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高师通识课程未凸现师范性,具体表现在:通识课程分类不明确,提高学生师范素质的课程较少;内容单调,选修课程数量不足,涉及领域窄;通识课程设置过于随意,设置模式僵化,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课程总量虽大,但学生自由选择度过小;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泾渭分明,缺乏整合;通识课程的教学枯燥,缺乏活力。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要凸现师范性应从师范教育的独特性和培养目标两方面着手,只有在师范性的基础上来进行的通识课程,才能激活学生"通识"的兴趣,真正实现通识教育应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性质描述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教学策略,积极培育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我国广泛开展的中小学教育改革研究中,农村普遍中小学教育课程的改革正方兴未艾,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村中小学教育尤其是课程的改革,对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生产,加速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生物柴油是一种绿色、清洁的新型能源,它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缓解能源危机.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柴油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制备方法和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其浓度被列为衡量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介绍了负离子净化空气的原理、负离子发生器及负离子发生材料的作用原理,以及负离子技术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并对负离子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展望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反映了新世纪我国基础化学教育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我们对这些新的理念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1 .把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中枢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 ,这些新的理念可概括如下 :①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科学素养 ;②激发学习兴趣 ,倡导探究学习 ;③扩展认识视野 ,理解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④促进学生发展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见 ,新课程的核心是强调培养科学素养 ,这与当今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向是吻合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所…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太空饮用水的制备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