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5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徐曼 《职业圈》2006,(10):55
分别在大学修读美术及平面设计的璐璐及阿仙两姐妹,凑在一起,开设了涂涂画画的“七彩鞋坊”。和一般的画家不同,她们并非在画纸上涂画,而是在布鞋上。在两姐妹的手下,无论是一块珍藏已久的大红牡丹印花布、家中的猫咪爱犬还是心爱的城堡风景,都能鲜活地跳跃在鞋面。客人穿在脚上,就成为属于自己的百  相似文献   
52.
唐宋情结     
滚滚长江东逝水。泱泱大国的历史浩如长河,浪花飞溅。在心海中形成波澜的只有两朵——雍容富丽的唐朝,清婉哀凄的宋代。  相似文献   
53.
徐曼 《家庭教育》2006,(4X):36-37
孩子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完善,确实,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好。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不恰当的行为,如果变成习惯,它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请不要忽视这些不好的行为,赶快防患于未然吧。[编按]  相似文献   
54.
课外语言活动是提高英语学习者听说水平,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等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较之英语课堂教学。课外语言活动有着诸如语言环境好、学习者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无意识学习”、语言输入难易适中以及双向互动促进语言输出等有利于语言习得的特点。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同时克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外语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5.
56.
网络编辑作为互联网飞速发展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职业,市场需求与高校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缺口。本文试图从我国网络编辑市场需求、已有网络编辑队伍质量和高校编辑出版培养现况三方面来揭示供需错位及不足的现状,指出独立学院编辑出版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可定位于网络编辑方向,进而分析行“网络编辑之路”的优势,最后提出几条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7.
徐曼 《文教资料》2012,(1):19-20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夕阳》是一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之作,其通过变化多样的叙事视角、独具匠心的语言暗示和巧妙自然的气氛烘托,揭示了美国南方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这一主题,以及黑人的生存困境和悲惨命运。本文分析小说的深刻主题,进而探讨其中的叙事技巧,从而领略福克纳短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8.
徐曼 《海外求学》2004,(21):46-50
在加拿大留学3年,我想简略谈谈加拿大租屋的种类,因为也是到现在我才发觉其实加拿大的租屋选择何其多,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看能不能找到合自己心意的:以下的“加拿大留学生租屋情报”完全都是依据本人的了解写出,当中也许有说明不清楚的地方还请大家将就,毕竟我是来读书不是来当中介的:对于一些留学在外的朋友,但愿能小有帮助。  相似文献   
59.
徐曼 《现代语文》2007,(1):52-53
与其他文体相比,应用文体格式化倾向明显,学生感觉内容上没有意思,教师讲课也觉枯燥,学习效果自不必说了。鉴于此,笔者认为新闻学中“接近性”理论在大学应用写作教学中有独特的用处。教师借助这一原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兴趣。学生对写作中的对象或情景比较熟悉或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产生感情上的接近。有的学生同写作对象在地域上相当接近,比较熟悉,于是产生了亲近感:有的学生与写作对象有某些相似点,感情上易相通,从而产生亲近感。应用写作教学的接近性就是指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经历、年龄、距离、兴趣、爱好等方面要尽可能的重合或近似。距离近则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应用文体在内容上如果含有这种接近性,就有助于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某些需要。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中华健身术的历史与发展的调查研究,证明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理论基础,以独特、有效的防病、治病、健身延寿的功能,成为祖国康复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