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巴黎,孝骏一方面适应法国文化,一方面仍然保留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家人在纽约市安顿下来以后,他估计第三种文化对于自己、对于家人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在家里,一家人还是继续用中文;在餐桌上,吃的基本上还是中国菜;公寓的装饰也反映了东方色彩。  相似文献   
12.
从马家5楼公寓客厅大窗,可以望到一大片的天空。雅文这个时候正从玻璃窗格后面望出去,看见一只鸟独个儿低飞,掠过窗前,然后加快拍动双翅,冲上云霄。她瞪着眼睛,想在小鸟飞出视线以外之前看清最后一眼。“孩子就好比小鸟,”她叹口气说:“他们不喜欢给人家困在笼子里。”这个比喻使她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一只长尾鹦鹉,名叫费加罗。他习惯让它走  相似文献   
13.
雅文喜欢听舒伯特的《奏鸣曲》,它是友友和友乘常常拉的乐曲。“这是一首很美的乐曲——美得小孩子是无论如何弹不出来的。”她说。“乐曲里深刻而强烈的感情,有经验的演奏者才能了解。年轻人不行。简直是太难了。”尽管雅文有这样的想法,伦纳德·罗斯在朱莉亚音乐学院的一位助理导  相似文献   
14.
医学博士约翰·扎比利斯基身材高挑,相貌英俊,举止彬彬有礼,而夫人是位法国出生的女士,高雅的个性在热情的微笑中展露无遗。他们三位可爱的儿女——约翰、吉丝度华、维拉莉——全都跟马博士学音乐。扎博士在洛克菲勒大学从事癌症的研究工作,平日只有三样爱好:家庭、医学研究和音乐。他自然渴望可以跟随这位出色的大师学拉大提琴,但不知道马博士会不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一家人到加州贝克莱探访过雅文姐姐以后,转眼间又6年了。“我想我们有钱再去一次了。”孝骏跟妻子说。“现在孩子大了,去看看姨母对他们也好。”一家人到了美国后,发觉12岁大的友友的音乐天才,在他未抵达以前就已经给人家知道了。他们更邀请他跟旧金山市小交响乐团一起演出。《旧金山考察家报》的乐评人亚瑟·布卢姆菲尔德对这场演奏会有如下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罗斯特罗波维奇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俄国大提琴家,拉琴时有一种难以抑制的魅力。他正在电视上作官方演出,爱好古典音乐的人士都如痴如醉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他拉琴,一边全神贯注地感受乐器经由大师艺术演绎所传达的柔和动人的音乐。雅文当时也是其中一个电视观众,她想象儿子取代了罗氏,拉奏同一首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不知道友友会不会有一天步罗氏的后尘,成为著名的大提琴家。  相似文献   
17.
在往后的日子里,雅文忙于处理家务。不过,丈夫的决定,使她左右为难。丈夫坚持要孩子学音乐对不对?另一方面,她也忘不了友乘在巴黎大学举行的第一次音乐会以后,友友跟姐姐一段谈话的情景。那是一个7岁半的演奏者在问她的小弟弟:“我的表演你喜欢吗?我拉得好不好?”友友看着姐姐,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明亮得很。“姐姐,我的好姐姐,你拉得好极了……”他迟豫了一下,小心地说:“你很了不起。不过……不过有点走音……”  相似文献   
18.
那天晚上,雅文决定告诉丈夫有关友友给送到医院里去治疗这件事;因为 事情非同小可,她是回避不了的。既然他迟早一定会知道,还是由她来告诉他 好了。她知道丈夫一定会因为友友给家人带来羞辱,而感到非常痛心的。  相似文献   
19.
雅文教育儿子,音乐并非是人生中惟一关心的问题,也要注意健康和幸福,因为他就跟别的孩子一样,永远停不下来。在台上演奏,他是个神童,听众是以他的演奏去赞赏他。但他有人性的一面,有个人的一面。跟其他同年纪的儿童在许多方面都相差不大。他一样喜欢冒险,但不同的是他被限制参加任何可能双手受伤的活动。12岁大的孩子都喜欢日上三竿才起床;做母亲的都太明白这一点了。友友也不例外。明知不会成功,雅文还是试试叫友友起床:“友友。醒来吧,  相似文献   
20.
雅文虽然极力反对友友以音乐作为职业,但对于他现在学习音乐,也感到满意。她觉得音乐不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也丰富了成人的生活。音乐就好像诗词书画一样,是灵性的提升。有一天,她听见友友在音乐室里拉琴,美妙的琴声使她很惊讶。她不动声色,在没有人察觉到的情况下溜进房里,视线立刻就落在友友瘦瘦长长的手指上。她实在不敢相信它们可以从乐器里取出这么动听的音乐来,她眼光动也不动地停在友友双手的位置:他已经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