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关于当前农村职教状况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着重分析了造成其不景气的原因,指出其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代名师胡瑗广受赞颂,这源于他在为学、为师和为人方面的修养.泰山苦读奠定了他深厚的学术基础;矢志教职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使他在教书育人上成绩斐然;与人交往不谄不骄、醇厚和易的态度,更为他的形象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3.
文正东 《师道》2010,(3):54-55
1月10日 星期一 阴冷 上周拿到了“一诊”试卷,我教的文理两个班位列中间。今天早上朝会上,校长说了“高三形势严峻”,说“存在学生松懈,部分教师也出现懈怠的现象,要加强管理”。我疑心他说的教师是指我,上周早读我从家里赶到教室时,迟了近十分钟,而学生告诉我行政值周已经检查过了。  相似文献   
14.
为了帮助初学者学习中国教育史,孟宪承等编纂了《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通过对编者的编纂思想和编纂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编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注重教育史学术人才的训练,讲究选材、编排,最终编纂出这本堪称典范的教育史资料书。  相似文献   
15.
胡瑗是北宋时期的名师,他在重振师道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明体达用”的人才观;二是“敦尚行实”的教学观;三是“宽严相济”的育人观。师道观指导下的教育实践特色,是注重人格感化,这是他成为一代名师的主要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人,宋神宗称之“学宗孔孟,教行苏湖。有体有用,斯文范模。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明嘉靖帝封之为“先儒胡子”.范仲淹赞其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尊之为“天下豪杰魁”;苏轼推之为“章为万世程”;司马光颂之为“苏湖之教,造士有术”;文天祥敬之为“一代瞻仰,百世钦崇”.米芾赞之为“宽厚纯诚,躬行力践”……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人,宋神宗称之"学宗孔孟,教行苏湖.有体有用,斯文范模.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明嘉靖帝封之为"先儒胡子";范仲淹赞其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尊之为"天下豪杰魁";苏轼推之为"章为万世程";司马光颂之为"苏湖之教,造士有术";文天样敬之为"一代瞻仰,百世钦崇";米芾赞之为"宽厚纯诚,躬行力践"…… 他就是一代名师--胡瑗.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做了归纳,对转移的历史作了阶段划分,总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特点;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转移模式作了介绍说明,并着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育理论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9.
传统蒙学教材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蒙学教材的历史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其特点,总结了它的几种分类,指出其价值和存在的不足,还对新课程与传统蒙学教材作了一些比较,着重提出"诗歌形式"和"反刍法"是今后课程改革尤其是教材编写应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转移农民,转移前中后都需要教育支撑。现在出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主要是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的教育不够,因而制约了转移,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