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体育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农业贷款作为解决农业生产资本的重要手段,它强调生产贷款必须以农业为首位。但是,边区银行的双重性使它在农业贷款中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并由此偏离了中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要求。这说明运用银行解决农业生产资本的选择是很难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在反腐倡廉的斗争中建立了权力监督机关,还动员了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实行了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的有效结合,体现出群众监督的广泛性,它对目前高校廉政建设工作有着十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3.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建立了川陕苏区,并成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在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川陕苏区开展了土地革命,没收和分配了富农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免受损失,富农加入革命队伍,并想方设法取得苏维埃政权,以此来阻止土地革命的推进。中共为了清除土地革命的阻碍,必须改组苏维埃政府,把富农赶出去,因此,川陕苏区政权改造是土地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从分配生存资源的角度看,中共认为分配富农土地和其他财产具有革命的正当性,然而从富农土地及其他财产来源分析,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改造的合理性则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开端,中央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改造并利用中国传统社会广泛存在着的约定成俗的民间互助行为、创新并发展马列主义合作理论的结果,是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与经济动员策略而在苏区发展起来的。就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革命战争、经济建设、资源动员的关系而言,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成功地利用了赣南闽西地区乡村既有的民间互助习惯与行为,有效地动员起中央苏区民众投身农业生产与商品流通,充分调动了苏区民众参与革命、支持革命的积极性,有效集约地动员了苏区颇为紧缺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5.
近代湖南是反洋教最强烈的省份。湖南巡抚在处理反教案件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支持、矛盾到镇压的转变,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对近代湖南社会和基督教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湖南巡抚对基督教的态度的变化说明晚清湖南官吏自始至终是反基督教的认识是值得重新考虑的。  相似文献   
16.
1910年湖南发生的反洋教活动中,木、泥匠和会党势力是反教主角;士绅表面上不再反教,却暗中支持普通民众的反教斗争;湖南官吏是护教和镇压反教的主力.这说明近代湖南尚未完全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完成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正>《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是陈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的成果,2010年5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内容分为理论探讨篇、调研评估篇和对策研究篇,全面分析和探讨了老年人社会适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善于抓住问题的敏锐的学术思维。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非常重视农村合作金融问题。但从历史角度研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还略显薄弱。以近代江西省农村合作金融为个案,分析江西省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建立、农业贷款问题以及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及问题,得出近代江西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9月,《史学月刊》副主编翁有为教授在"第二届中国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近代富农问题是中国乡村史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如果从近代乡村史角度来看,富农是近代中国乡村社会中具有标示意义的阶层,它是近代乡村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如果从中共党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共农村革命中界限模糊、难以处理的革命"问题"。正是由于富农问题的复杂性,引起了中共在土地革命中富农政策的多变性,导致中共富农政策的正确与错误并存。也许由于富农问题的独特魅力,它一直是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20.
1910年湖南发生的反洋教活动中,木、泥匠和会党势力是反教主角;士绅表面上不再反教,却暗中支持普通民众的反教斗争;湖南官吏是护教和镇压反教的主力。这说明近代湖南尚未完全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化,完成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