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7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双赢互惠的联动关系,但是,由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主体在联动过程中存在自由博弈的情况,导致两者间的联动机制陈旧且低效。厘清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关系,变革和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对于驱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变革、实现新型城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63.
教师是决定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育持续发展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教师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与之相联系,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富,但这些研究多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64.
65.
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4个因素是动机态度、知识经验、认知过程、元认知。培养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为:拓展“最近发展区”;强化“问题意识”;建构“思维模式”;调用“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66.
一、关注知识还是关注人。合作学习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合作目标”,合作学习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而非是对知识的关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学习目标的把握上,就需要教师实现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的转化,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既要重视“学术目标”的达成,更要体现对“合作目标”的重视。为了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一开始就陷入仅仅寻找知识的误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学生在合作技能…  相似文献   
6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协同各方决策目标的不一致容易导致协同创新RD投入的不足。研发成本协调与政府补贴是改善协同创新RD投入不足的两种可能方式。构建了四个分阶段博弈模型,考虑两个结构变量单独及交互作用时的不同影响,分析如何利用研发成本的协调机制,以及不同条件下的政府补贴策略,从而有效改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68.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 行为应指向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学习行为。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必须强化对象意识、环境意识、目标意 识、自主意识和裁判意识。五种意识的强化,能引发语文有效教学互动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69.
70.
朱德全 《今日教育》2007,(3S):54-55
教师是决定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育持续发展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教师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与之相联系.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富.但这些研究多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思辨、逻辑演绎式的条分缕析.显现出缺乏操作性、实践性与整体感知性等不足。很难让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具体过程及其操作策略有整体性、直观性的把握。可喜的是.由李源田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派往明天的教师》(以下简称《派往》)一书,弥补了这一缺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