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崩塌坍塌]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倒塌”的意思。主要区别是:“崩塌”是“因崩裂而倒塌”的意思,多用于大型的原整体物体,如山体、山石、砖窑、煤窑之类; “坍塌”即“倒下来”的意思(无“崩裂”之意),多用于山坡、河岸、沟壁、墙垣、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在词义的程度上, “坍塌”比“崩塌”轻。 [奔泻倾泻]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水流)从高处急速流下”的意思。主要区别是:“奔泻”多用于挟  相似文献   
52.
辨别省略句和非主谓句,关键是要掌握它们在表达上和形式上的不同特点。省略句属于主谓句,它所省略的成分是隐含着的,只是由于表达上的需要,而依靠上下文或其他语言环境在形式上略去某个成分,如要补,则可以补出确定的省略成分来。例如(“〔〕”处表示省略成分):(1)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鲁迅《孔乙己》)(2)可是〔〕又看见对面走来了许多吃过午饭的人,〔〕还听到他们吆牲口的声音,她便又掉转头往侧边冲去。(丁玲《果树园》)(3)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个马?”“〔〕还没定弦。”(周立波《分马》)(4)十五块…  相似文献   
53.
一定的句式有一定的表达效果。句式的变换是语言具有丰富而细腻的表现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指导学生掌握句式变换的规则和方法,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关于不同句式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宜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讲解。本文只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常见句式(不包括复句)的变换方法。  相似文献   
54.
《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高语六册)是一篇剖释哲学事理的说明文。文章一共有十三个小节(自然段),作者用了两个小标题,将其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节):举出典型事例,引出具体问题(说明中心)。第1节:简述事例:黑海风暴与天气预报的产生。第2节:分析“黑海风暴”、“天气预  相似文献   
55.
人们谈比喻,大多囿于单句或复句内部,其实,在句群里同样存在着大量的比喻。当比喻的“量”不能为句子所包容时,就以句群的形式出现了。因此,句群里的比喻大多是连续用喻。其特点是,一连几个有联系的比喻分布在几个句子里,起到联辞结彩、相得益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打油诗拾趣     
打油诗是一种直白如话的通俗诗体。据传,唐代有一个叫张打油的善于写诗,他写了一首咏雪的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形象而夸张地描写了雪景的特色,用语通俗诙谐,比喻形象贴切,诗风别具一格,很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便把这类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57.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诘问句)运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反问之中,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紧跟着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用以说明或揭示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如在《林海》中有这样一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反问句“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是个比喻句,肯定的意思已在反问之中了。但“白色的浪花”是指什么呢?接下来就用“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加以补充说明,这正是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类似这类反问句后面的句子,我们称之…  相似文献   
58.
科学小品文是以说明为主的科普文艺作品,笔法和一般的科技说明文大体相似,只是在趣味性、文学性方面格外注重一些。这类文章的语言十分严密。拿首句为中心句的句群来说,如果抓住了首句,弄清了首句与后面句子的内在联系,则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读写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教材中的这类句群,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9.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4第三题:读下面的句子,把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改正过来。其中两个病句是:  相似文献   
60.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同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会引起消极的或不平衡的情绪体验。学生的情绪体验在他的行动和行为的调节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积极性质的情绪能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消极性质的情绪对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既然情绪体验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有着这么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十分自觉地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的感情和行为,在学生身上发挥最大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